“四年前我刚到温溪二小时,学校共有48名教师,其中40岁以上29人,获市级以上教学荣誉的只有1位,教师的年龄相对偏大、学科缺少‘领头羊’、没有流动性的教师队伍,学校很难发展。为此,我和领导班子商量寻找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和作业改革,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回想起刚到青田温溪二小时学校的教师队伍情况,校长李玉兰说,改革是痛苦的,可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为此,温溪二小搭建了3(n+1)研课平台,即“n+1”调研把脉、“n+1”自巡选优和“n+1”课例教研。其中,“n+1”调研把脉是指教学管理人员每学年对每位老师线上巡课n节,线下听课至少1节,围绕课程标准落实、教师精讲精练、课堂留白等维度深入剖析课堂,收集并总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形成有效剖析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n+1”自巡选优是每学年教师利用巡课系统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完整回看,并做好课堂有效性记录。教师在自巡的n节课中挑选自己最满意的1节,交予学科教研组。“我们教研组长会邀请市县有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员,对老师上交的优课进行‘麻雀’解剖,提出每一堂课的优点和改进点,从而提升教研组的课堂指导能力。”李玉兰说。
而“n+1”课例教研是指年级学科组“同课同构”课例教研。组长每学期确定一堂教研课,带领组员共同研课,在研课过程中,由组内的n人分别对这堂课进行说课、上模拟课、试讲等,每个环节后组织讨论、反思、修改,最后推荐1人参加校级展示。
在3(n+1)研课平台的带动下,温溪二小的教师快速成长。从2021至2023学年,21位老师获评市绿谷名师系列荣誉,22人次获丽水市中小学素养大赛优秀指导师,5项有关作业改革的课题获县一等奖及以上,12项有关作业管理的论文、案例在县级以上的评比中获奖。
李霞老师就是在2023年获评丽水市教学新秀的。“校内课前研课、课后研讨等研课平台让我收获颇丰,学校还鼓励我们积极参加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风采,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模式,都让我受益匪浅。”李霞说,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教研氛围浓厚,很多教师将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并付诸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