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美芬(莲都)
有一条泥鳅,不知什么时候搬进了鱼池假山上那半山腰的小水塘里,独自安了家。
远远地,看不清它的眼神,但看它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样子,我想,它一定和我一样,喜欢独自安静地听风、听雨,喜欢这静谧而美好的世界吧。
不知道它是怎么来到这个空间的,我发现它时,身上有泛白的痕迹,显然是受了伤。它到底经历了什么?它是怎样从鱼池里逃出升天的?它又是如何通过水循环系统逆流而上的?从山顶随流水一泻而下时,它又是否害怕过、动摇过、后悔过?如今安在这小小天地里,它又是否觉得舒适而坦然?
不管如何,既来之则安之。
我赶紧从鱼池里捞了一颗水葫芦,当它的保护伞。又找了一块小石头摆在边上,哪怕没有玩伴捉迷藏,伤心的时候,至少也有一个可以倚靠的肩膀。岸边没有杨柳依依,我从草坪上拔了棵细柳腰肢的叫不来名字的草,风来做伴时,它也能欣赏到柔美的舞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再加上旁边还有一棵茁壮成长的文竹,也算是文人雅士的安居之地了,何陋之有?
我琢磨着,这条可爱的勇敢的泥鳅,既然遇上我了,又选了我喜欢的地儿居住,那就按我喜欢的模样帮你打造一个新家吧。四季冷暖,与你有关,从此也是我的牵绊。春花秋月,你心之所向,我亦在旁为伴。若闻得两片玉璧相碰时一声脆响,亦是你的欢喜或忧伤。
对泥鳅有感情,细究起来,是因为心里藏着对它们深深的亏欠。记得儿子读小学时,老师要求养小动物。养金鱼,金鱼恋恋不舍去了天堂;养蝌蚪,长了腿之后毫不犹豫搬了家。思来想去,好像也只有泥鳅好养活。于是,我和儿子买了十几条泥鳅,养在了一个大玻璃缸里,再放上几块小石头,从此安了家。
这群泥鳅一定居,就是十几个月。我们不知道泥鳅吃什么,越养越瘦,将近一年,身上的颜色几乎变成了透明色。我们对它凉薄,它们却尽心尽责,夜里也游来游去,搅得石头在玻璃缸里叽里咕噜地滚动,若是贼听了屋内的动静,估计都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我们实在心疼这些善良的滑溜溜的小精灵,于是将它们放生了。
今年,露台上安了一个小小的鱼池,放进了几尾鱼的同时,生怕鱼儿们孤单寂寞,婆婆又买了好些泥鳅,我兴奋地一股脑儿全倒进了鱼池里。
没想到这一幼稚的举动,使鱼池里每天上演了一幕幕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怜的泥鳅们啊,竟成了鲤鱼们游戏和猎杀的对象。我每天回家,几乎都能看到两条泥鳅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甚至成了无头尸。
无知的过失,我间接成了杀害泥鳅的凶手。
驻足观鱼时,每每念起,常常恰似弱柳纤风的美人无栏可依,“雁过也,正伤心”。幸好,一部分泥鳅逃到了过滤池,这才侥幸逃过一劫。如今又看到这条泥鳅在这半山腰的小水塘里安了家,我又岂能冷眼旁观?
就这样也不错,在这不颠沛流离的世界里活得够真实够自在,自动过滤掉那些车水马龙的嘈杂,晴日里与“天光云影共徘徊”,雨落时感知“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冬赏“飞雪似杨花”,夏能“听取蛙声一片”……
一切打理就绪,我深吸一口气。再次停住脚步观望,发现泥鳅钻进了石头旁的水草里,小心翼翼地探出头,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