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 梅瑰
《丽水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红色、绿色、古色”教育,培养具有丽水辨识度的优秀学子。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结合丽水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和优化教材、课程内容,加强教育基地建设,深化对小学生的人文培养,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然而,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需要时间的积淀和人力、财力的投入。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快速且高效的途径?借助地方高校在本土特色文化研究方面的经验、成果和资源是个很好的选择。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研究
在人文培养方面具备的软件优势
丽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孕育了诸多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比如剑瓷文化、石雕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黄帝文化、廊桥文化等,同时还是刘基故里,汤显祖不朽名著《牡丹亭》的诞生地。
丽水学院作为丽水唯一的地方本科高校,一直积极服务地方。学校设有中国青瓷学院、民族学院、华侨学院、生态学院等特色二级学院及丽水学院刘基研究所、畲族文化研究所、龙泉青瓷研究所、丽水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浙西南人文研究中心、汤显祖文化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等方向明确、范围涵盖广泛的丽水地方文化研究机构。同时,丽水学院是我市人才高地,拥有众多教授、博士、各级各类人才,拥有全市实力最强的科研队伍,积聚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研究
在人文培养方面具备的硬件优势
虽然丽水拥有各类主题的博物馆,平时学校也会组织小学生参观一些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但是这些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分布在各县(市、区),别说系统地接受文化熏陶,单单把每个博物馆参观一遍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本地小学生接受丽水丰富的文化熏陶呢?小学生因年龄较小,其思维模式还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也就决定了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活动。如何扩充人文培养的内容以及如何让人文培养具体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丽水学院是一所教学资源相当丰富的高等院校。其中,中国青瓷学院拥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青瓷传承基地,浙江省“2011计划”重点项目——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实践基地艺术设计工场,校内还设有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丽水学院青瓷展览馆;生态学院拥有丽水本地动植物标本陈列馆以及动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室;另外,校内还设有畲族文化展览馆和陶行知研究资料中心等展示和实践场所。
如何将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研究
融入小学生人文培养
高校向来以学术研究为主,与小学的应用合作较少。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推进双方合作,将高校的地方特色研究成果和场所向小学生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共同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让小学生走入青瓷、动植物标本制作课堂,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充实实践活动课,促进高校校内教学与小学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在德育课程中,结合课程改革,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加入畲族文化、刘基文化、汤显祖文化中优秀品德事迹,使人文教育、品德教育更接地气,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生的学习具有直观性、模仿性、再现性等特点,是接受人文教育的黄金期。地方高校特色文化研究的融入,构建了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机制,能为小学生提供置身其中的文化熏陶,开阔了学生认知事物的眼界,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气质,真正做到通过“红色、绿色、古色”教育,培养具有丽水辨识度的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