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外教育附属丽水市实验学校 李明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当追求的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如何创造吸引学生的课堂环境、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结合“双减”的政策要求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设计参考和教学思路,是寻找小学英语教学减负提质良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开展项目式学习
更注重思维的参与和主动探究
项目式学习又称PBL,它是基于学科教学,设置目标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最后根据多元性评价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真实情景之下的教学方法,其内涵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理论,该理论在上世纪初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教育之中,并经过长时间发展变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加强调思维的参与和主动探究,强调教学的“产出”而不是“输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因此具有良好的效果。以“Rules in our life”(生活中的规则)为例,“rule”(规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词汇比较陌生抽象,可以通过合作完成有关“规则”的宣传手册作为项目式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图,引出关键词“signs”,再进一步根据交通标志的内涵,引出教学核心内容“rules”。再次,通过让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创设生活场景如校园、商场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规则与生活的实际场景相对应。通过多媒体等信息设施,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违规现象如闯红灯、乱停车等,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违反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在讨论完成后进行全班分享。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小组讨论的结果,结合自身的体会,进行整理归纳,共同制作“规则”宣传手册。
设计项目化教学
要关注课堂学习的实际收获
作为英语学科,在设计项目化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实际收获,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双减”政策,明确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要设计学生视角下高效、高质量的实践性活动,其内容设计可考虑通过有意义的语境学习语言,来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效避免“为了读而读”。
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有一定挑战性但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完成,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兴奋和满足感。设计教学情境主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自然现象、社会热点等,结合教学知识点,创设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情景中的问题和矛盾,为学生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并在解决过程中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可以对所学知识点有进一步的理解。
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使用目标语言完成项目任务,能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并体验如何把“知”转化为“行”。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逐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持续性探究的高阶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其自我管理和沟通协作的社会性能力,是一种值得研究探索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