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大洋路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 陈凯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教育的一大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高度融合,是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如何让传统的学本课堂融入移动终端设备,让课堂教学活动中及时生成的学情,利用网络后台技术转化为学习大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及时反馈到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现有效的精准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确把握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教学结构,简化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正处于信息的时代,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呢?如果我们想要改革和创新,就一定要多角度、多视野看待和解决,才能改变格局,才能实现颠覆性的发展和可能。
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电脑、软件)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之一,以学生为主体,以电子终端为载体,涵盖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应用软件,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学习环节,始终贯穿于预习、课中、讲评、讨论、评测的数字化平台。将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电子移动终端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不仅方便师生对话、精确及时的作业讲评、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按需推送个性化等基本功能,还能够实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创设指向精准教学的智慧型的“学本课堂”。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学本课堂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经验,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课前预习,数据巧分析
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都会布置课前预习,使学生在上课中,能够较好理解文本内容,然而学生实际预习完成情况我们教师就不得而知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让学生回家读给父母听,然后签字,第二天教师检查签字情况。很明显,教师和家长的工作量都会明显增加,想要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就要让目标精淮到个人,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起点为根本,只有针对教育对象做出精准的研究。在预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软件,可以很好地对某一个课时的预习制订最终目标,对于学生预习的基本情况可以及时掌握学情。
课中识记,白板巧助力
想要让孩子记得更牢就要为孩子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识记热情。在以往的识记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会通过编谜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希望以此激起学生识记的热情,然而实际是这样的吗?笔者认为只有学生乐意记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教师的预期效果。
课后练习,游戏巧巩固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学生不准留书面作业,但一方面学生家长对任课教师又有成绩要求,这又要怎么布置诵读作业呢?本人认为作业要想有质量,那么作业就要让学生喜欢。我们就要利用好现代化科技,通过移动终端不断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尤其是作业的正确率以及错误的方向和题型,在后台形成一个准确的大数据。因而作业的发送就不再只是分成几个不同层级来进行选择了,而是在一定的作业试题库中,根据网络后台大数据生成每一个学生个体不一样的作业,任课教师再进行定向推送,真正做到教学的个性化布置。
移动终端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程内容有效整合,使课堂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支撑,达到科学高效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语文教学同样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实践中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然而实现高效的精准智慧语文课堂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教师长久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