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教育周刊

多层面守护让每颗心灵被“看见”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心灵成长需要“精准滴灌”。壶滨初级中学创新构建“课程+活动+辅导”多维心育模式,助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每年5月,校园里都会迎来“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学校会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让心育工作从传统说教转变为深度体验。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心灵嘉年华”活动中,学生通过“爱的抱抱”,借助热情的问候和深情的拥抱,彼此传递温暖和能量;在“100件幸福小事打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描绘自己做过的小事及其带来的改变,感知生活中的小确幸,培养积极应对情绪和发现幸福的能力;在“曼陀罗绘画·静心疗愈课”上,学生借助色彩和线条表达情绪,有效释放压力、聚焦内心;在“教师身心加油站——快乐减压营”中,通过减压操、情绪猜猜乐等一系列活动,快速释放压力,平和心态,积蓄力量。

  同时,学校精准对标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分层设计了校本心育课程。七年级开设“新学校·心希望”课程,助力新生适应初中生活;八年级聚焦“我的青春我做主”,通过团体辅导激发内生动力;九年级则围绕“有梦想·勇担当”,着力引导学生将升学压力转化为成长内驱力。

  走出校园,研学活动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第二课堂”。如七年级的“我爱家乡”、八年级的“心中的偶像”、九年级的“助力中国梦”,学校精心设计的校外研学路线,让学生在研学中不仅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等能力,还开拓了视野、磨砺了韧性。

  “早发现、早干预”是学校预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为此,壶滨初级中学精心构建了严密的“同伴—班级—校级”三级心理预警机制。每个班级配备两名经过定期专题培训的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一旦发现同学异常状况,心理委员会立即向班主任和心理辅导中心上报。

  对壶滨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幸福里”心理辅导中心是他们最信赖的“心灵港湾”。每天开放四小时的专业空间,除常规个体咨询外,还开设针对手机成瘾、亲子冲突等共性问题的团体辅导,并为心理高危学生建立动态管理档案。

  八年级女生小周曾因母亲的高压管控陷入手机成瘾,甚至出现极端情绪。心理教师随即多次约谈小周母亲,剖析亲子互动模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校携手一个多月后,小周情绪显著稳定,手机依赖减轻,母女关系改善,极端情绪随之消解。在壶滨初级中学,类似的精准干预案例还有很多。每一次用心用情的心理辅导,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编织起一张坚实而温暖的防护网。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6-30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2374.html 1 3 多层面守护让每颗心灵被“看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