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恺 通讯员 钟宁)近日,遂昌县后江幼儿园组织中大班幼儿走进中国竹炭博物馆,为幼儿园尝试推进的“竹炭小玩家”园本课程建设注入鲜活实践新教材。
活动现场,竹炭烧制大师杜启华向孩子们展示了分切、装窑、烧制等传统竹炭制作工序。孩子们围成半圆,全神贯注地观看大师的操作。当竹子被精准分切后,孩子们纷纷上前触摸竹节的纹理,并互相交流体验的感受。
涂锐小朋友兴奋地说:“这个打通的竹筒像小隧道!”叶伊一小朋友则说:“摸起来空空的,和有竹节的不一样!”通过生动的实践观察,孩子们直观地了解了竹炭制作的初始环节。
在等待竹炭烧制的间隙,杜启华结合生活场景,为孩子们讲解竹炭吸附异味、净化空气等用途,孩子们兴致盎然,踊跃举手提问。“要到什么时候竹炭才会烧制好?”“烧制好竹炭后要怎么取出呢?”在随后进行的问答互动中,孩子们对竹炭的认知逐步加深。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后江幼儿园园长廖慧渝表示,此次研学以实践为桥梁,让孩子们在观察与探索中感知竹炭工艺,也为“竹炭小玩家”园本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幼儿园将继续挖掘遂昌本土竹炭资源,打造更多“行走的课堂”,助力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索中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