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官敬
网络信息时代,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赋能消费场景,新业态、新玩法、新体验不断“上新”,持续满足广大消费者意愿与期盼,衍生出“情绪消费”现象。不得不说,作为现代消费群体的标签之一,“情绪消费”早已融入市场经济理念与实践,在拓展消费场景和空间上发挥驱动力作用,也为解锁热点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情绪消费不能只有“情绪”。情绪消费在文旅市场领域更为突出,诸如科技光影、人工智能、VR等技术加持,让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对话先贤古人、活跃历史记忆、穿越千年市井等模式,打造沉浸式、穿透式文旅氛围感,让人感受到千年文化洗礼与时空碰撞的欢喜,提升人的思维与境界,也让文旅市场释放澎湃活力。只不过,情绪消费若沦为单纯的娱乐化,甚至在庸俗、低劣等道路上“狂飙”,必然会失去情绪价值的正常轨道,比如有的盲目跟风、肢解历史、刻意造景、杜撰史料,甚至恶搞先贤圣人等,玷污了文化精神,也亵渎了历史内涵,让情绪消费异化为恶俗现象。
情绪消费是优质供给与消费升级的双向流动。一方面,得益于高质量发展成效,群众消费意识提升、精神需求升级,对高品质、高水平精神文明生活有更高诉求;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诸如文旅市场源源不断输出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此,情绪消费见证了产品与服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践成效,折射出精神文明建设的脉络纹理。
一座城承载千万人的情绪价值,考验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为一个现象、某个元素或者特定文化符号,奔赴一座城寻觅“诗和远方”,呈现某种情感微妙的底层逻辑,是情绪消费的触碰点与导火索。如去哈尔滨奔赴一场“冰雪奇缘”,去甘肃天水相遇人间烟火,进淄博赶“烤”等,无不是情绪价值被温柔以待的文旅魅力彰显。故此,情绪消费的竞争力,在于一座城的优质服务与精细治理等综合考验。如,应对流量与人潮,不少地方开放机关大门提供免费停车、休憩、美味饭菜等服务,让客似云来、宾至如归场景丝滑衔接,把情绪价值拉满,照见治理细化与优化成效,释放人情味与烟火气。
以文化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跟着情绪去消费,本质上就是跟着文化去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底蕴与气质,更有创新创造、服务至上、真诚待人等综合素养的反射。在情绪消费时代,抢占现代消费群体的情绪价值点,须在精细服务、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等各方面打好配合战,才能真正防止一时热度后泯然于众人矣,更须避免陷入“消费情绪”陷阱,错失高质量发展开放文明、创新进取、活力澎湃的大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