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瓯江特刊

高腔嘹亮

  范 军

  2024年年底,我走进松阳,走进高腔的发源地玉岩镇,发现嘹亮的高腔并没有消失,它声声慢,似梅花三弄,千回百转后,终究还是萦绕在你我的心间,诉说这块土地的似水流年、理智与情感……

  1870年是清同治九年。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美国宪法第十五修正案通过,给予黑人投票权;诺曼底号邮船沉没;英国爆发爱尔兰自治运动……而在遥远的浙江省松阳县,一件寂寂无名的小事情发生了:枫坪村开办了高腔班,收徒教戏的是神坛村的季起养。此时的松阳人,还在为两年前的一桩奇事惊魂未定——同治七年闰四月二十七日晚,松阳善应塔倒于市墈头大街正中,塔里的开元、太平、洪武钱散落一地。此事是凶是吉?没人知道。总之,在清同治年间,世事并不那么静好。那么,高腔班在此时开办,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

  松古盆地仿佛是个巨大的子宫,孕育着农耕文明在松阳的着床、生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需要有人将它唱将出来,哭将出来,笑将出来,喊将出来。这样的戏剧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神坛村的季起养身上。如果从同治九年算起的话,季起养将在第二年离开人世。所以他是真正地与时间赛跑。此前或者此后,这位道光、咸丰年间非常出色有声望的高腔艺人,在神坛村培养了艺人叶增鹤(唱演正生、旦)、叶赞扬(唱演正生)、叶涣洋(唱演正生)、叶樟南(演小生)、叶登荣(演净)、符玉礼(演贴)、符昌榜(演老生)、符昌华(演丑)、符周书(演正旦)等;在大畈村培养了艺人李洋儿(演花旦)、李永春(演二花)、李荣敏(演生)等;另外在丁坑村和钱余村也培养了一批高腔艺人。所谓开花结果,季起养做的正是这样的事情。

  高腔艺人和农人的区别或许可以作如是观——后者是农耕文明的实践者和承载者,而前者是发现者和演绎者。这块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是到了有人发现和演绎农耕文明的时刻了。而大山里的松阳,松古平原上的松阳,没有外来者或者说闯入者进行这样的艺术发现与艺术创造,便只能是季起养等将高腔不揣冒昧地吼出来。

  高腔嘹亮,千年一吼,竟吼出了精气神,吼出了这块土地上的爱恨情仇、家长里短。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来处、他们的归宿,都在高腔声声中化作绕指柔,成为江南民间风俗的绕梁余音,千年不绝。

  比如曲目《耕历山》,主要叙述虞舜在历山开荒造田,造福百姓的故事。这说明了松阳人以耕种为本的生存观,以及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曲目《白兔记》讲述刘知远与李三娘的家庭故事,说明家庭永远是松古平原上农人的幸福归宿,家和万事兴;曲目《脱靴记》又称《班超留任》或《班超脱靴》,讲述班超在任时行使仁政而受百姓爱戴,离任时因受百姓挽留而脱靴留念的故事。这是这块土地上农人质朴的社会公正观,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所以高腔成了松阳不可替代的民间艺术,它的唱、念、做、打土得纯粹,却也真挚得纯粹。而正因为“纯粹”二字,才能真正感动人心。

  回看松阳高腔的燃情时光,恰恰是农耕文明最为发达的明清时期。季起养培养了高腔名旦叶增鹤,此公在高腔的声音、色彩和语言节奏处理上都有过人之处,至今在艺人中广受尊敬。叶增鹤培养了张增照,清光绪年间张增照成为了松阳高腔名旦。由于其技艺出彩还被公推为戏班班主,据说当时的处州太爷也高度赞赏其技艺而收其为义子,由此可知张增照在松阳的声望相当高。

  这是松阳高腔的师徒传承,一门戏剧艺术成了农耕文明的代言载体,而只有艺人的薪火相传,才可能让松阳高腔的魂魄千年不变。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3-2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6680.html 1 3 高腔嘹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