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盛菲(松阳)
端午节这一天,松阳人民开启了过节模式。现今传统节日渐受重视,走南闯北的家族成员,都会在节日来临之日尽量往家里赶,看看父母,会会亲友。我也赶去了丈母娘家里,有着“江南客乡,水墨石仓”之称的地方过节。
中国人喜欢过年,喜欢过节,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搞个出来。一个家族在开枝散叶,添丁发甲之后,家族成员越来越多,若不趁着节日之际聚一聚,聊一聊,过不了几年感情就疏远了,陌生了。尤其是小辈孩童,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一个样儿,女孩子更是女大十八变,隔个几年没有相见,路上偶然碰面都要认不出来了。
一个家,要操办好一个节日,非常考验当家人的能力,尤其是当家主母需有杰出的才干和不怕苦的精神。一个家怎么过的节气,很能看出这个家的家风来。在农村,要是在大节日里儿女不回家,家中冷锅冷灶烟囱不冒烟,只剩年迈的父母孤孤单单,哪怕住着大别墅也是空虚寂寞冷,是要被村里人看不起的。
端午节,松阳人民是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包薄饼,喝端午茶的。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一旦过了端午,就不会再有北方的寒潮来袭了。不过,每年的端午,都是下大雨的日子,今年也不例外。早上太阳还露了会儿脸,一到下午,阴风四起,乌云翻滚,大雨倾盆。
南方的午月天,太阳火却不多见,气温虽明显升高,但自然界馈赠的却是子水天河的水汽,子午立极,又湿又热,南方迎来了真正的梅雨季节。这种缠缠绵绵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日子,水泥地面长苔藓,办公桌椅生白毛,床上衣被发霉味,这是个被湿热围困的季节,身体上感觉十分倦怠,腿脚似被缠住懒得动弹,整日里无精打采昏昏欲眠,人若稍一松懈放松警惕,便要生病了。故端午日民间素有挂艾插蒲,抛洒雄黄,佩戴香囊的传统民俗。
松阳端午茶——留传千年的民间保健养生饮品,因其“简、效、廉”,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亲民路线,成为历代百姓家中必备之物。从叶法善传授端午茶开始,松阳老百姓一直没有停止对草药的探索与尝试,街市出现了专卖端午茶的草药铺,每个村庄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草药先生。古代人研究中草药,不似今天的中医药科研院所一头钻药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上,古人主要运用阴阳五行理论从药性入手,依靠温热寒凉、药物归经、药物归脏腑、以及药物升降浮沉等学说,来判断单味药的功效及复方的配伍。松阳林业局曾编了一本《药用植物名录》,共收录了1127种,蔚为大观。许多品种在《中医药大辞典》中是找不到的,纯属松阳本土的特产,其药有何功效,如何使用,专治何症,只有那些有经验的草药先生方才知晓。老百姓平时也就采摘一些常用品种,约摸掌握个四五十种,也就足以对付日常病症了。
端午茶,则是以石菖蒲、山苍柴、坚七柴、山木通、食凉撑、倒妞刺、鱼腥草、鸭掌柴、黄生芩、马蓼晓、樟树叶、金珠莲、水桐子、黄栀根、地风蓬、牛舌草、墙络、陈骨皮、铁火叉、野棉花、桂皮、艾叶、麦冬等20多种中草药材配制而成的,品种不多,且可根据自身的寒热体质不同,进行选配,有的偏凉,有的偏温;有的消渴,有的消食;有的祛湿,有的活络;有的健脾,有的补肾……端午茶早已成了松阳民间流传千年包治百病的“万能茶”,更是当地茶馆、酒楼的知名凉茶,并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