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文元学校(小学部) 叶芳芳
数学口算具有灵活性、快速性等鲜明特征,直接关系到数学基本计算能力、解题效率及思维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之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低段教学活动在引导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使得学生数学思维活跃度及学习能力得以长久性发展,逐步强化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
建立数感,说清数学道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能增进学生对数的理解,让学生更容易说清数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口算能力。通常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让学生数数,反复地正数、倒数: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不仅仅是数数字,还会数实物,如数花生、数豆子。其次,数感是读出来的。36读作“三十六”,表示3个十和6个一。在理解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后,再进行读数,就读出了数感。如易错题:“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4,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少1,这个两位数是( )。”事实上,除了数数、读数,教学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区分几个与第几个,教学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等等,都有助于形成数感。这些教学活动都帮助学生获得数的感觉,增进对数的理解,提升口算能力,为之后的计算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融入趣味教学,强化学生口算技能训练
对于提升低段小学生口算能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尤为关键。口算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强化口算能力。例如,竞赛、游戏等不仅可激活学生思维与学习热情,而且还可实现高效教学,进而有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 之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习题训练中教师可设计趣味性游戏活动——“青蛙过河”。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了能够成功跳跃到河边齐心协力,积极努力地口算。还可让学生设计口算小卡片,一面写上加法或减法的算式,另一面写出得数,计时挑战看算式说得数,也可以看得数自己编算式,之后二年级的乘法、除法也可以采取这种“小卡片”的计时挑战游戏。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口算兴趣,也使得学生把计算落实到位,强化口算效果。
从运算习惯入手,强化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障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性条件。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得知,低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欠集中,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把口算这一抽象问题简化为简单形象的问题。对此,教师可采取如下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做到“一读”“二画”“三检查”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画关键字的习惯和检查结果的习惯。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就能做到认真审题与计算,逐步强化口算能力。
注重分层教学,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长经历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次训练,借助这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另外,为了有效测验学生口算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深入了解学情,进而有针对性地布置口算作业。同时,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为其他同学分享经验或是计算方式;针对口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积极向其他同学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值得每个老师重视并去研究,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小形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以及计算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