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瓯江派

大垅之行

  谢丽福(市直)

  寻根是中国人的一个非常执着的情结。很多人远渡重洋怀里还揣着一本族谱。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就讲我们祖上来自江西,先祖在一个叫大垅的村庄落脚生根,开枝散叶,曾祖父120年前来丽水读书,成为丽水中学第一届学生,继而有了我们。

  新年伊始,我们去大垅寻根。

  如果把群山环绕的碧湖平原比作一口大锅,大垅就在最高的锅沿上,如果把莲都区比作一颗大树,大垅就是根须最细的末梢。莲都谢姓人大都来自太平乡,所以常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太平的?其实我们不是,我们来自碧湖那高山上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一个村子的一个很小的家族。

  从丽水环城北路碧湖段下来到岑口村,沿着小溪逆流一直向山垄里走,到了南坑口村开始上山,山路很新也很弯很陡,山行五六里到岑峰寺村,再前行的路就很窄了,一辆车通行还得非常小心,上行看到山崖上一片高耸入云的古树,猜想大垅到了,因为南方很多有文化的古村在村口就有那么一片古树。

  路的尽头在那片大树下就到了大垅。大垅的垄其实真的很小,就七八十亩大的一个山垄,山垄里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但是在战乱年代,这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世外桃源!村子掩隐在山林之后,不到近前,在山下看不到一点村庄的痕迹。村口就在那片古树下,看路口石碑,这些古树树龄很多有300多年了,大垅原来是岑峰寺村下面的自然村。大垅村子很小,小到只有10来幢房子,都在山垄的向阳坡上。谢家老宅原来是村里最大最豪华的房子,听老人讲房子里面有很多天井,大门前立着桅杆,说明当时族人里出息了人才。但是由于失火现在已经荡然无存!走在村子里,碰到两位培字辈也就是父辈的老人,虽然之前不认识,但一讲起来还是非常热情,说起我爷爷和父亲,一位叔叔对他们的超凡记忆力非常敬佩。

  这天正好一村民家要杀猪,一定要留我们吃饭,由于原来说好中午到岑口村亲戚家吃饭,所以就“下次再来,下次再来!”族人的热情还是很让人感觉温馨。

  大垅全村都是古老的土木结构的房子,没有一栋新房,碰到几个年轻人都是从外面回来看老人的,说明大垅的年轻人都走出去了。120多年前曾祖父从这里走出去,成为丽水中学第一届学生,那时候能够去城里上新学堂,家里不仅要有钱,家长还得足够开明,当时,对于这深山里的人家真的不可想象。曾祖丽中毕业后本来要去县里做官,后来在碧湖保定村办了学堂,成为一名校长,立志要用新科学为振兴中华努力。该学堂成为丽水最早的洋学堂之一,招收了很多松阳和碧湖的学子。丽水中学将举行120周年校庆,至今最多的有5代人都在丽中上过学的就我们一家。

  族谱记载大垄谢氏祖先从江西逃避战乱来到这里,筚路蓝缕、开荒种田,贫困交加几近病死、饿死,终于坚强地扎根下来,历代族人虽居深山,心怀远大,崇文尚武、耕读传家,不坠报国情怀,很多年轻人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的道路,现在族人遍布世界各地。

  从垄上下来,回望弯弯曲曲的山路,心里涌现出一个词——祖国!正是许许多多和大垅一样的地方、和谢氏族人一样的人们汇聚成我们的祖上之国,我们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砥砺前行才有今天的辉煌!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大垅谢家后人当不负先人之志,积极向上,努力前行!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2-10-26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334555.html 1 3 大垅之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