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文元学校(小学部) 姚俊毅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好,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作为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做好协调工作,架好桥梁,才能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
架好学生和家长的“桥梁”
帮助学生走进父母的世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小时候是怎么玩的?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他们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妈妈怀你的时候有什么妊娠反应?妈妈生你的时候是顺产还是难产?………虽然父母是你最亲近最熟悉的人,但是你会发现父母身上有着你不知道的世界。
融洽的亲子沟通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包容与肯定,产生更多的信任感、安全感与幸福感,增强自身的“内心力量”。其次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班主任可安排一些特殊的作业。周末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不间断地和父母进行书信往来等等。
教育是建立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的,现在,不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只是表面的,其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的平台,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体会家长的苦心。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因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非打即骂,作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来。这样往往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这时班主任应主动关心,找出一些方式化解和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
家校“桥梁”的策略与技巧
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大家知道沟通是一门艺术,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才能达到“沟通零距离”的境界,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这就离不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常用的沟通技巧。
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主动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突出表现等;与家长一起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个性倾向等;通过“校讯通”及时与家长交换关于教育孩子的意见,利用好多媒体网络平台适时联络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创造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
2.沟通的策略要因人而异
由于家长间存在身份、文化程度、自尊心等方面的差异,班主任在和家长做好沟通时要因人而异,要选择多元化的方法与策略。
沟通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为此,班主任和和家长沟通时,要考虑家长的个性多元化;要考虑问题的性质;要考虑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差异性。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学生家长,遇到问题时头脑要冷静,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绝不能“越位”训斥家长,既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到家长身上,也不能把对学生的气撒在家长身上。作为班主任应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好两者之间的桥梁,才能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