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教育集团 黄加佳
大单元教学是从“以师为本、以生为本”转向“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本”;是从“讲台上的学习”转向“课桌上的学习”甚至“朝向真实生活情境的具体学习”;是从“课程资源”(教师本位)转向“立体、丰富的支持系统”(学生本位)的教学变革。基于当前的“双减”背景,笔者认为实施大单元教学是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策略。
大单元教学要设计学习任务策略
大单元教学采用“任务型学习”更有助于学生趣味性学习,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时,应把“单学科单篇”到“单学科大单元”到“跨学科大概念”作为导向,逐步转变常态的教学模式,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从学生本位思考,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注重哪些方法
那么,在具体的大单元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1.评价先行,驱动学习过程
大单元的评价更注重前置,提前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单元评价工具”,比如对学生个人学习评价的工具“研究日志”“创新品质测评表”等;对学生小组学习评价的工具“小组评价量表”;对任务过程的评价工具“任务进度表”“核心问题概念图”等;对任务结果的评价工具“作品评价表”等,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的设计使用,将评价量表前置学习初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习过程的效果。
2.充分赋权,推动自主探究
大单元任务设计聚焦单元核心知识,充分赋权学生,激发学生内在、主动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或任务,鼓励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展开探究性学习,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比如承担组织报告会、评价“产品”成果等权利,使学生更开放地完成任务,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在活动中加强实践,激发学习欲望。
3.搭建支架,支撑学习进程
适当搭建支架是推进单元整组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支架类型可多样化,如背景材料、图表、体验活动、探究实验等。不同的学习支架赋予的功能也有所不同,背景材料主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补全所需信息,延伸拓展思路;图表可帮助学生厘清理解,定向推论,包括分类讨论、线性推理、伞状扩展等;体验活动和探究实验主要帮助学生在具体体验中建立多感官认知,能通过实验发现、测量、验证所学。
4.关注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大单元的任务设计要立足语言、思维和感悟,注重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激活已有经验、体验与整合、理解与建构、反思与运用等能力。因此,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充分关注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暴露语文思维,实现深度学习,解决真实问题。
5.产品导向,综合运用知识
与常态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学习任务设计更注重将课本对接生活,学习“产品”服务于真实生活。所以设计对接任务注重联系,强调真实,不只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积累,更强调知识、技能和策略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与实践。
6.立足素养,夯实全面能力
与单篇课文教学比起来,大单元整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完善,教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因此,大单元的学习任务设计要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以达成素养本位为教学目标,以了解学情为基础组织教学。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要关注整组教材中的不同主题、不同重点,不同板块,精准设计分项任务,实现承接互补,让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而言,以“大单元”任务设计推进学生学习,不失为“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