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青田)
从春节放假之前的半个月起,王记面馆门口就贴着“回家过年”四个字,一直到节后上班的第二天还没有开。
王记面馆是我办公室楼下方圆500米两家餐馆之一,也是我吃得比较舒服的一家,和隔壁的沙县小吃比起来,浙江老板更懂浙江人的口味。
我点得最多的倒不是他们家的面,而是小馄饨。丽水人管小馄饨叫“面席”,与其说是吃馄饨,更像是喝一碗汤,6块钱一碗我能吃个七分饱。
看包馄饨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好的餐馆往往是现包现下的。从我有记忆起就痴迷于观看各早餐店的婆婆阿姨们包这种小馄饨:她们会在左手边摆一沓极薄的馄饨皮,右手边放一盆调好的肉泥,里面戳着一根棒冰签子;左手撩一张皮平铺在手心,右手用棒冰签子在肉泥上一刮,往馄饨皮中间一抹,在抽出签子的一瞬间,左手一捏就出来一个小馄饨,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
一碗小馄饨的灵魂在于汤,而汤的灵魂在于猪油。汤的调味很简单,碗底放小半勺盐,撕几条紫菜,抓一把葱花、一撮虾皮以及榨菜末,再用汤勺挖一块猪油。煮馄饨的师傅会在馄饨浮上水面的时候先舀一勺滚沸的清汤倒入备好料的碗里,然后用漏勺把小馄饨轻柔地放入碗中。馄饨端上桌的时候要抓紧时间用汤勺搅拌一下,你会感觉到润润的猪油香,伴随着葱花的清香,瞬间灌入鼻腔,让你不自觉地咽一口唾沫。
丽水人爱吃米醋,喜欢在所有羹汤里都加点醋,但是煮得好的小馄饨是不用放醋的。有猪油和葱花增香,紫菜和虾皮提鲜,榨菜末子增味,衬托着白里透粉的“小金鱼”馄饨,色香味都全了。只有放多了肉馅的小馄饨才需要加醋去解腻。
一直没见面馆开门,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发自味蕾的思念。我问办公室的同事,为啥楼下的面馆过年歇业这么多天,同事笑笑说:“隔壁工地还没开工呢!”我恍然大悟,顿时回忆起在王记面馆吃饭的一幕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会错峰去那里吃饭,因为有一次下午刚下班过去的时候,店里全都是客人,夹杂着酒气的烟味溢出门外,刚从工地出来的民工们正在嗦着面,喝着酒,吹着牛,用一顿晚饭来犒劳自己。店老板两口子穿梭在餐桌间,厨师大汗淋漓地在灶台前忙碌。当我踏入门槛的一刹那,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景象好似突然停住了,找不到空位的我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我退了出来,不是我嫌弃民工,而是怕打扰到他们,就好比一帮同事其乐融融地吃火锅时突然走进来一个领导说想加双筷子。那天我没有吃小馄饨,打包了一份炒米粉回到办公室。
记得第一次去王记面馆是和同事一起,他说这家面馆是楼下办公室一位同事的父母开的,每次有同事去老板都给打折,搞得我们同事都不好意思去。我想,这家父母一定很有爱,在儿子的办公室楼下开间面馆,能随时给儿子做饭,也让儿子周围的人下了班能有一口热饭吃。
希望明天天晴,希望明天王记面馆开门,如果是这样,我应该早上9点半的时候逛过去,一边享受透过玻璃门照进来的阳光,一边吃碗小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