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人民路小学 王松民
二年级数学已经开始渗透抽象思维成分,许多小学生最怕数学上的应用题,因为他们很难将题上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所学的抽象思维。二年级数学会学习哪些应用题呢?周期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年龄问题、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等等,以上应用题学生不一定都要完全理解,但需要了解基础原理。笔者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进行应用题学习难关的突破。
情景感知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行为把握(从动作中发展认知)→图像把握(由直观的图像来发展认知)→符号把握(由语言信息的接受来发展认知)。我们知道,数量关系是应用题的核心,学生掌握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就明确了题目的结构、把握了解题思路。而隐含在应用题事理中的数量关系是抽象的,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即要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生动的背景,从而借助于生活经验或表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结构,把握解题思路。
提炼概括
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形象思维去解题,因为应用题反映的是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是一个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生逐步舍弃应用题中的生产、生活情节,进行提炼概括,使之成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解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美国数学家斯蒂思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路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提炼概括应用题题意的能力。具体做法是:1.用简约精确的文字语言概括题意;2.用线段图来概括题意;3.用图形来概括题意;4.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概括题意。
策略创造
在提炼概括出应用题的题意后,学生往往只想能运用数学知识很快求出答案,答案一旦被求出,任务也就完成了。然而解应用题的目的不光是求出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问题被解决后,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相互交流,并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我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我是怎样思考的?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哪种思考方法更有灵活性等等。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解题的策略创造。
情景感知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结构及解题思路;提炼概括是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策略创造重在让学生不仅关心问题的答案,而且更加关心解题的思考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应用题的学习中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