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洪盛勇
日前,丽水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实施方案,我市各地各校正在落实方案要求。而连日来,本报也推出“落实‘双减’政策,丽水教育在行动”系列报道,关注丽水教育的新动态。
双减的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正常状态,更好地立德树人。
作为老师,肯定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出类拔萃的,这不光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自己。但很多时候,教学的质量与这样的希望无法匹配。能够想到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给学生加作业。许多中小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要奋战到半夜,至于周末,也被作业困在房间里。寒暑假,也大半甚至接近全部时间都被作业占用。而这些问题,如果学校教学质量高的话,本来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作为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出类拔萃,成龙成凤。但学校教学质量也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总得找出路,于是想到的办法是拼命寻找好的学习资源,比如培训班,比如找好老师给孩子进行一对一培训。作为孩子,本身学校的学习任务就够重了,还要培训,还有培训班布置的作业,肩上的负担就更重了。
问题是,怎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当然需要给老师加压。压力一大,就没心思开小差,必须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压力一大,就逼着自己钻研业务,提升自己水平,教学质量就有希望上新台阶。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挤一挤压一压老师,如此,也会挤压出许多业务水平与对教学的专注来。
同时也要给老师做“减法”,不然,容易使老师在重压下崩溃,不光身体崩溃,精神上也崩溃,这样一来,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了空话。现在在一些高中,老师一天从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工作到夜里11点,周六周日只有半天休息时间,平时还有各种培训、会议,各种教学外的任务。这样加压,教学质量确实上来了一些,但老师的身体问题层出不穷,实在是有点涸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