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研校园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莲都区中山小学 朱丽青

  新的课程改革在全面有序地推进,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悟性”培养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已成为现今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

  积累助悟性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深思”而“自知”就是悟。学生良好的悟性,绝不可能靠空谈的方法去培养,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来提高。在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一小捋胡须的私塾先生,手持戒尺,强令学生一味“读、读、读”,固然,这方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显得呆板,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它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道理,便可以受益终身。自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这个道理了。

  其次,可以多让学生背诵古诗、小古文等, 每背过一首诗,我们可以一起高声背诵美文,还可以用奖励的办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样,就把阅读的触角伸向课外。当然,如果阅读时讲究科学和方法,善于积极主动地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去感悟,那么不需要“读书百遍”,“其义”也“自见”了。

  入境引悟性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轻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借助语音,边读边想,感知文章的内容,将课文中的画面还原出来。因此,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把握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借助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色、事件、人物重新呈现在眼前,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接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课文语言变成了语言画面,最后转化成了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悟性培养奠定了基础。

  思考出顿悟

  《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质疑问难中迸发智慧的火花,开发悟性。

  首先,要鼓励敢问。学生有疑问,就代表有思考。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提问的疑虑,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于疑问,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怀疑的问题,独特简洁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提问行为,要及时鼓励,强化提问行为。

  其次,巧妙利用学生的提问,巧妙点拨,培养学生的悟性,也使学生的提问转化为课堂的“亮点”。由此可见,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同时,教师也应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抓住课堂中有利的生成,使之成为课堂的“亮点”。

  生活练悟性

  生活是悟性的最好教科书。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是一条有效途径。看,即观察。看一年四时之景,看山川虫鱼,看人物事件,仔细观察各色人等在不同场合的语言特征,留心其语气,感受浓浓的生活人情味。听,即听人说话,听出味道,听出情趣。日积月累,多看一定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感受、体味,多听一定使思维灵活,这些都是悟性赖以形成的宝贵基础。在教学《风筝》时,就可以充分将教学融入到生活中。本文表达了作者童年时做风筝时的期待、放风筝时的愉快,因而教师可开展一个关于“风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尝试做风筝、放风筝,这种感受是坐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

  总而言之,教师要多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自然中、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让学生的悟性在生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1-09-08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80772.html 1 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悟性”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