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1922年出生,今年已经99岁高龄的他依然耳聪目明,经常出席各种活动,并能进行现场演讲。演讲时,杨振宁语速平稳、精神抖擞。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他,除了在科学领域有惊人的建树外,在养生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和杨振宁同时代的很多名人已驾鹤西去,但杨振宁的晚年生活却是越来越精彩。他说:“西汉刘向曾有一句名言‘书犹药也’,这是说书犹如良药,能滋补身心,经常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心中自会充实。”在杨振宁看来,书的作用非任何药品可比,烦闷时,读书能得到安慰,让人处变不惊,宁静致远。“读书不仅可以增知识、长学问,还可以防治疾病、养德健身。许多疾病来源于不良的情绪和不良的品行。”“心静,也是极好的养生、长寿之道。”杨振宁还认为,过度的运动同样会影响寿命。他说的“静”,是指适当运动和恬静养心相结合的一个状态,是心身统一的境界。
起居规律,科学养生
1997年,杨振宁在美国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至今再没有重新搭桥。谈及自己的身体,杨振宁说:“我能这么健康,归功于医药科技的发达,以及规律的生活和好的心态。”他认为,一个人长寿与否跟心态有很大关系,需要对很多事物保持兴趣。散步、郊游、跳舞、看书、晒太阳等,都是他喜欢的养生方式。
沐浴阳光。适时的阳光照射可以改变大脑中某些信号物质的含量,令人清醒的信号物质将增加,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上午光照半小时效果尤为明显。
散步。散步是种不拘形式而又从容的运动。俗话说:晨起散步,不用上药铺。饭后稍息百步走,人能活到九十九。散步可以使人全身的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锻炼,经常散步,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跳舞。当一个人因情绪低落而感到压抑时,可通过舞蹈来抚慰心灵。当僵硬的肢体随着旋律舞动起来时,潜伏内心深处的焦虑、无助与郁郁寡欢会释放出来,并在这种体验中逐渐找到自信。
慢餐。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重新认识到慢餐的好处。慢餐可以充分享受精心烹饪的食物,同时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有病求医,科学用药
杨振宁说:“在与朋友闲谈中,有人讲到国人不喜求医而好用药,我顿时感到好奇。先瞧一瞧媒体、广播、电视,还有路边的巨幅广告牌,那名目繁多的药品广告让人眼花缭乱。有的人患点小疾,往往是小病大治,有一点头痛脑热,怕费事和花钱的人们已经更多地走进药店,殊不知,一些看似感冒的症状,它的病因可能不止一种,或许因为伤风、流感、病毒侵蚀,又或许因为季节性鼻炎的复发,都可能导致貌似感冒的症状。”杨振宁觉得,有些人对于一些激素类药、镇静类药、抗生素类药,也盲目地服用。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此类药品均属严控品,不但在药店里难以买到,就连医院里的医生开方时也是慎之又慎。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正如杨振宁所言,养生要讲科学,有病还是去看医生为好。
据《燕赵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