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副刊瓯江派

库区深处

  他他(市直)

  在库区深处的九龙,没有见到想象中的万顷碧波。这个隶属景宁的山区小乡,如同一只出厂不久的大玩具,被放置在景宁、莲都、青田、文成四县交界的群山中。从乡政府驻地王湾村望去,满眼苍翠,峰峦起伏。

  来九龙路上,我们深切体会了车子在山岭上盘旋的滋味。同行的朋友李岘闻老家在景宁郑坑乡,距离九龙不远,对这一带地形很熟。他带我抄近路,走“大大线”——一条以弯多路陡著称的公路,起止点分别为莲都大港头镇和景宁大顺乡。冬日的周末,气温虽然不低,但天空阴翳低沉,林中黄叶飘飞,已是一派萧瑟景象。一路上,汽车很少,更难见行人,阖野寂静,车轮碾过落叶的飒飒声清晰可辨。路边的村庄表情肃穆、低首不语,仿佛一个老人历经了世事,将往日的丰富和喧闹都收藏在了内心,平静从容地面对自己生命的暮年。

  不知经过了多少弯道,翻过多少陡坡,抵达九龙时已经是下午四点。眼前出现的村庄,与路途所见大为不同,这里道路宽敞,一座座崭新的居民楼房整齐排列,丝毫没有乡村的痕迹,倒像是某个城中村整体空降在了这深山之间。作为景宁甚至丽水最“年轻”的乡镇,九龙乡始建于2006年,由滩坑水库涉淹的大顺、陈村两乡合并,另址设立而成,因乡政府驻九龙山麓得名。

  在下榻的小宾馆,与先前到达的朋友会合。冬日山间夜来得特别早,五点刚过,暮色潮水般从群山弥漫过来,周边的山脊如同淡墨在白纸随意描下的线条,慢慢化为模糊的轮廓,直至消失不见。橘黄色的灯光从路边的农家、餐馆、小超市门窗射出,切割着漆黑的夜幕。村中心的广场上,早早吃过晚饭的村妇们聚集在一起,伴随动感的音乐有节奏地起舞,给冷清的山风注入一点点暖意。

  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大家围着小火锅,就着农家菜,喝一杯米酒,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新的旧的话题。白天提前到达的,绘声绘色地说起登九龙山旅途中所见的美景。有人则聊起了滩坑水库淹没之前,关于大顺、陈村的旧日往事。还有研究地方史的当地朋友说,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带是中国工农红军丽云区区委的驻地,区委书记李振彪就牺牲在这里,今乡政府所在地有烈士墓和纪念亭,为水库淹没区搬迁而来。看来,许多往事并不会因为大水而淹没,年轻的九龙不仅安置周边库区的移民,还承载着一个区域记忆及文化遗存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份无形的责任,也许远比安置移民的生活更为沉重。

  次日晨起,雾锁深山。我沿着公路绕村转了一圈,发现村庄规模颇大,从建成的房屋来看,估计可容纳近万人。但街上遇到的行人却很少。宾馆的老板说,这里离县城比较远,赚钱门路不多,很多人在建电站之前就外出做生意了。安置房建好后,很多就空在这里,主人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一趟。现在乡驻地常住人口也就几百个人。

  在村中心广场,我看见“九龙乡滩坑移民文化公园”的字样。广场中央,建有一座龙形的风雨长廊,远看像景宁山区常见的廊桥。长廊两侧,展示着景宁涉淹乡镇及村庄的照片,同时还配备当地历史人文、地形地貌、文物古迹等方面的介绍。顺手用手机记录部分村庄,择几段文字摘录如下:

  大顺村:位县城东北,地处大顺坑口,河道弯曲,常发水灾,古人为祈求风调雨顺,故取名大顺。下辖8个自然村,156户,505人。全村共有移民121户404人。其中:4户7人移居澄照乡;4户8人移居九龙乡;20户65人移居莲都区;14户46人移居缙云县;4户15人移居永康市;39户129人移居绍兴县;4户14人移居诸暨市。

  鹤口村:地处景宁、青田、文成三县界。《景宁县志》载:景宁县古称“鹤溪洞天”,相传明时有五里长街之繁华和景泰三年立县时能与沐溪(鹤溪)竞择县治之美谈。此地为景宁县东大门,故名鹤口。分上鹤口、下鹤口二村。辖10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35户,937人。全村共有移民185户718人。11户40人移松赤寿乡,54户165人移遂昌县石练镇,48户193人移龙泉市……

  滩坑电站,是我曾经的7年记者职业生涯报道重点之一,如今对其中一些大事依然记忆犹新。滩坑水电站于2004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于2008年下闸蓄水发电。水库淹没涉及景宁畲族自治县、青田县两县的10个乡镇,80个行政村,移民总人数5万多人,其中青田县近3万人,景宁县2万多人。

  看着眼前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地名,想象着一个个曾经人声鼎沸的村庄,一幢幢辈辈相传的老宅,如今都已成为多少人的水下故园,令我不禁心生唏嘘。

  早饭过后,我们离开九龙,乘车去郑坑乡吴布村。透过车窗,看见山谷间有一汪狭长清澈的湖水,水面以上,裸露出一段丰水期留下的冲刷痕迹。峡谷的距离,决定了水面的宽度。无数个峡谷隔出的水域,组成了浩大的滩坑水库,亦称千峡湖。

  湖面下,是5万多人共同的乡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0-12-30 2 2 处州晚报 content_241065.html 1 3 库区深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