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直 一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人们熟知的一句古语,也是中国人对尊老敬老美德的认同,正因如此,最近有关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数字困难”的新闻持续引发关注。
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少老人的生活正在渐渐与年轻群体拉开差距。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对互联网的陌生不仅使得老龄群体难以获得更及时有效的防疫信息,更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出行、就医、消费等服务便利。这种横亘在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现象,已经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信息时代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而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仅10.3%,显然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落差。因此,如何关心关爱这一老龄群体,了解他们的上网特点、兴趣偏好、网络需求,以及在网络空间遇到的各类问题难题,很有必要。
对待老年人特殊群体的态度,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我们这个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国家在完善社会治理中必须做出解答的课题。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保障他们遇到“线上服务”困难时,在线下可以保障基本需求,并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质,积极改进传统方式,给他们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在加强智能技术创新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提供更多适应不同需求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做好有效推广,帮助老年人以及其他特殊群体能跟上时代脚步,更充分享受到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
跨越数字鸿沟,既需要搀扶,也需要拉一把有学习意愿和需求的老年人。如今不少专家倡导家庭“数字反哺”,由家庭成员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此外,还有许多地方在基层社区开设老人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讲授课程,如软件使用、出行购物、防止网络诈骗等内容,有些课程甚至还出现了一“座”难求的情况。
说到底,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都是以人为中心,为人类服务。一个有温度的时代,不应也不能抛弃曾经创造时代的这个群体。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尊重老年人,也是尊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