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近日,东莞图书馆一张署名为“湖北农民工”的离别留言图片刷屏了,真挚的内心独白,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令人欣慰的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这位农民工在某物业公司重新上岗,往后又能常来图书馆看书了。
书籍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圣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是伏尔泰所言“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还是雨果所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无论是爱迪生所说“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还是狄德罗所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都道出了读书的好处和意义。实际上,人要润泽心灵、充实灵魂,增加生命的内涵、精神的厚重,就必须读书。
从“诗书继世”到“敬惜字纸”,从“书中自有黄金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人对读书的热情和推崇源远流长。读书的乐趣,也许就洒落在满天的星光里,凝聚在充满艰辛的探索道路上。读书能更新思维、拓宽眼界、修身养性,还能增强素质本领。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人们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神情专注读书的青年,看到了即将出院的患者在方舱医院的最后一夜安静地读书……即使身处逆境,他们仍以平和的心态读书,为心灵寻得一方宁静天地。
有人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艰难的环境里,书籍总能给人以特别的安慰。我们常会读到这样的故事: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难,却在书籍中获得了勇气;有的人囿于琐碎的日常,却在书籍中拓宽了天地;有的人尽管身处贫穷,却在书籍中收获了精神财富。这正是书籍所迸发的能量。当然,书籍的力量并非只在于雪中送炭,更有润物无声。最不舍,是书香。与其将读书视为避风港,不如让它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日常。
今日之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信息交流迅捷、价值多元多变,不少人常感慨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苦闷于庸常的局限。读书,无疑为吮吸生活精华提供了一条捷径。面对现实生活的芜杂丛林,驻足阅读,何尝不是在为人生掬一捧清泉?以书籍为灯塔,不断开掘、延展生活的光谱,必能找寻到通向美好的林中之路。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人的生命是以时间长短来计算的。同样是一刻钟,利用了就有价值,浪费了就十分可惜。因为人间有“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懊悔,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只有不断用读书来充实和武装自己,才能升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只有把学习与实践、知与行统一起来,在追梦的征途上砥砺奋进,才能不负韶华、无愧于时代。
市直 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