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都 林华斌
临近开学,许多人又开始躁动起来。学生躁动,是因为暑假的“娱乐”没有尽兴。老师有些躁动,是来去匆匆之间,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就结束了。最躁动的是广大家长,他们关心新生分班了没有、班主任是谁、语数英科等主课老师的水平怎么样。倘若遇到新学年里需要更换老师的情况,家长更是容易陷入莫名的焦虑与躁动不安。
近日,笔者发现总有一些家长往学校里赶。有看分班情况的,有了解某位教师的,更多的是找学校领导“探讨问题”的。
其实,求学中途更换老师是教育教学的常态。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也一样,需要一定的流动机制,一个老师不可能在一所学校、一个学段教学一辈子。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与不足,取长补短也是孩子们在学习和发展中需要练就的本领。所以,认定一个老师教三年,甚至教六年,是不理智的。
鲁迅先生在《致颜黎民》中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在不同老师的教育下,采过更多的“花”,才能酿出更芳香甜美的“蜜”。
因此,开学季到来之时,家长不应有太多焦虑和不安,不要过多关心学校的课务与人事安排,在家里好好努力,帮助孩子完成“开学准备”才是正道,比如做好孩子的心理过渡工作,检查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帮孩子整理学习用品。家长进入了开学角色,孩子自然也会“父(母)唱子随”。
望子成龙是父母的普遍心态,
但要把力气花在该花的地方。家长做好家庭里的事,让学校做好学校的工作,各司其职,双方共同使力,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