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欣苑小区,住着一位87岁的老人蔡德邻,老蔡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这位老人,有着传奇的经历,截至8月,老蔡已经搬了18次家了。
从租房到买房,从单间到套间,从房改房到小区房,从蜗居小屋到精致新居……蔡德邻的搬家史契合了很多丽水人的住房变迁经历。
1949年5月,刚到景宁参加工作的蔡德邻分配到了自己的一个小房间。“平时我都在驻村蹲点,与村民‘同吃同住’,一年到头,只有回单位开会时能在那个小房间里住几夜。”那时候的蔡德邻对“住”没有概念,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好。后来,蔡德邻的妻子生了孩子,小房间显然住不下了,为便于抚养,夫妻俩在外开始租住民房,10年间共换租9次。
“早年的房子非常简陋,阴暗不透光,屋顶还漏水。一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只能用盆碗来接水。有时候还和邻居一起,共用一个卫生间和厨房,非常不方便。”蔡德邻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他先后调动5个单位,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得重新租房、搬家,全家人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蔡德邻调动至丽水地委机关,在长岗背分到了人生中第一套平房。“有一大一小两居室和独立的餐厅、厨房,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丽水地委在灯塔街建起了一栋6层宿舍,蔡德邻分到了70平方米的住房,这是老蔡目前住的最久的一套房子,一住就是30多年。在这套房子里,蔡德邻慢慢“打扮”着自己的小家,一一添置了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设备,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
今年,蔡德邻居住的老地委宿舍列入城中村改造,他也因此迎来了人生中第18次搬家。征收干部上门走访,蔡德邻第一时间表态,积极配合工作,第一批签约。为了早日乔迁新居,蔡德邻选择了货币安置,在欣苑小区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虽然是二手房,但是小区是封闭小区,环境很不错,房前屋后都是绿树花草,空气也很好,很适合养生养老。”蔡德邻对新家很满意。
蔡德邻说,不仅他们夫妻俩频繁搬家,成家立业后的大女儿、儿子、小女儿、外孙也多次搬家,住房条件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前的多次搬家是出于无奈,而现在搬家则感觉很幸福。丽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蔡德邻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