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老竹民族学校 雷小娟
从近些年高考的语文科目中,我们发现:卷面字的数量比以往增加了很多。卷面字量的上升其实就是在考验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曾有儿童研究学家研究发现:从很小的时候就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就算刚上学的时候成绩很普通,到了后期也越能和别的孩子拉开很大的差距。我们学校小学语文组根据学情,对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出了如下对策。希望能将阅读的种子不仅播洒进学生甚至家长们的心里,更要播进教育的田地里。
明确阅读好处 激发阅读兴趣
明确阅读的好处。通过主题班会讲爱读书的名人故事:“鲁迅嚼辣椒驱寒”等,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家长会上也向家长阐明阅读的重要性,再加以举例,例如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你读过的所有书,都会成为你的气质。”还要让家长明确阅读可以拓展孩子的识字量,增加素材和好词佳句的积累,进而有助提高孩子的写作表达能力。
语文老师做阅读榜样。一周专门抽一个午自修时间,老师坐在班级里看书,学生也一人一本课外书,进行师生同读,再抽取一定时间让孩子们说说读书心得。也可以是师生同看一本书,再由老师就当天看的内容出题目,让学生以抢答、填空的形式,孩子就会有成就感,让他们乐于阅读。
家长也要做好“爱阅读”的好榜样。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对于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可以利用视频,和孩子读同一本书,并且是同步,通过开展绘画、复述、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不但提高了孩子阅读兴趣,而且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王旭霞老师说过:教师就要像农夫,在播种的季节撒下爱的种子,这种子要撒在学生的心里,也要撒在家长的心里,更要撒在教育的田地里。老师要在家长中树立家长阅读好榜样。
阅读的方法 要科学到位
根据年龄特点,阅读课以绘本阅读为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孩子识字量少,会写的字也不多。阅读的时候,先借助拼音识字,尽量去读懂一句话,学生可以把好词佳句用拼音摘录到本子上。老师利用每天的课前2分钟,请学生轮流交流所摘录的好词佳句;午饭后,所有同学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前一天摘录好词佳句,并要求识记,由小组长负责打星。一个月统计一次,一学期合计一次,是评选“阅读之星”的一项依据。
阅读内容阅读量 要适宜恰当
用好已有的资源:学校的阅读书吧、图书室,还可以和同学互换书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安排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除了指定的必读书目外,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读什么书,和谁一起在哪里读书。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就更乐于阅读。
阅读的资源 要进行筛选
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对于课外书没买的同学,老师们也是绞尽脑汁,对各种资源进行价值性判断、比较和筛选,推荐与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教学主要目标相符的阅读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对阅读资源的辨别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须的指导,不宜推荐多个阅读资源。
阅读评价要及时 激励要有效
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展示成果,巩固学生阅读的激情。一学期举行一次班级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每月评出班级“阅读之星”,一学期评选年段“阅读之星”。定期检查不同学生的阅读效果,及时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老师把适合下一学期看的课外书作为奖励。家长也可以把图书作为孩子的新年、生日、儿童节礼物,借此给孩子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
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曾经公开表示:阅读是语文教育的生命,时常的阅读远远比上语文课管用得多。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好习惯,形成一种自主、持久、愉快的健康阅读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