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丽水,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出趟远门都不容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来回两三天,朝出晚难归。”而现在,丽水市区到省会杭州坐高铁只需一个半小时,从最远的县城开车两个小时就能到市区,任何一个行政村都能就近坐上班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突飞猛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构筑起了一张张便捷的公路网、水路网、铁路网,架设起了一条条便民惠民富民的交通线,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
今年54岁的莲都区大济村村民蓝春英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了。那时候村里出去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小路延山沟盘绕‘骑’人!后来修了机耕路,到了夏天,一场暴雨过后,路面就被冲得面目全非,不是路面下陷就是塌土掩埋。村里只好家家户户分摊劳力,用镢头铁锹刨土添坑,修复道路。一条路就这样毁了修,修了毁,反反复复。后来修了水泥路,我们村里人实在开心,水泥刚刚干了,大家一起躺了上去,感受路的宽广。”如今的大济村,水泥路修进了村里,道路状况大大改善。同时随着人们经济的宽裕,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开上小轿车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去往城里的行程大大缩短了。人们终于走上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微笑,不再为行路难而忧愁。
今年30岁的丽水人王斌至今记得1998年丽水城的一句口号:“火车一响,黄金万两!”1998年6月金丽温铁路开通运行。王斌的父母特意带上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坐了一趟火车去缙云,这是王斌第一次坐火车出行。17年后的2015年,咣当咣当作响的火车,摇身一变,成为一条时速200多公里的白色“巨龙”,这一次王斌带上了自己的父母和妻儿一起,感受了家门口的高铁速度。“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9月30日,丽水机场开工建设。王斌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个消息,写上了自己的期待:“秀山丽水一飞冲天,世界就在我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