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麻东君 实习生 沈俊全 通讯员 马志春 沈海萍)肠道健康关乎生命质量,一些隐匿生长的肠道肿瘤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威胁健康。近日,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为一名32岁患者切除巨型肠道肿瘤,再次提醒公众关注肠道健康筛查的重要性。
“平时我很注重养生,从来不乱吃乱喝,真没想到会查出这么大的肿瘤。”近日,32岁的小林(化名)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经历,让她对肠道健康有了全新认识。一周前,小林到该院做胃肠镜检查时,意外发现肠道内长有巨型肿瘤,在医生建议下,随即入院准备手术治疗。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朱书渊为小林实施了盲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据朱书渊介绍,该患者的巨型肿瘤经病理证实为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家族中的无蒂锯齿状病变,这是一种特殊的肠道肿瘤。由于手术部位位于盲肠,极易损伤结肠固有肌层,加之肿瘤较大导致切除后创面不小,如何减少出血、加快愈合成为手术难点。诊疗团队为此做了充分准备,最终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极少,目前小林已康复出院。
朱书渊进一步介绍,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一种特殊的大肠肿瘤,与常见的隆起型息肉不同,它主要沿肠壁横向生长,表面平坦或轻微隆起,在肠镜检查中容易被忽视。根据形态,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可分为颗粒型和非颗粒型,前者表面呈结节状,恶性风险相对较低;后者表面光滑平坦,恶性概率更高,需特别警惕。从生长特点来看,颗粒型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生长缓慢,而非颗粒型则生长迅速,范围通常≥10mm。总体而言,这类肿瘤恶变率约15—40%,其中非颗粒型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可能在1—3年内进展为癌。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之所以容易被漏诊,主要与其生长特性和症状表现密切相关。扁平生长的特点使其不易被传统肠镜发现,需要借助高清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提高检出率;同时,这类肿瘤早期通常无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泻、便潜血阳性,难以引起患者重视。在治疗方面,对于早期病变,可采用内镜下切除,患者住院周期短,损伤小,恢复快;若已发生深层浸润,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隐匿生长,不易察觉,部分类型生长迅速,癌变风险较高,早发现、早切除是关键!定期结肠镜检查是首选的筛查方式。”朱书渊特别提醒,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尤其有肿瘤家族史者需提前10年检查;发现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后需手术切除并密切随访,防止复发或进展;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宜高纤维、低脂饮食,少食红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