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小红帽要轻信狼外婆的谎言呢?”2022年7月,即将升入三年级的郭苡湉举起《格林童话》,稚嫩的提问中透着求知若渴。那年盛夏,新建小学的黄铿老师匠心独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带领孩子们穿越到格林兄弟笔下的魔法森林。
“黄老师让我们戴上角色头饰,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文字中的对话要声情并茂地演绎才有韵味。”郭苡湉记忆犹新,正是那堂别开生面的导读课,让她养成了“诵读+表演”的阅读习惯。活动结束后,这个原本只爱安静看书的女孩开始模仿着读起了书、演起了故事。
2023年,《古希腊神话故事》导读课上,缙云县实验小学施竹慧老师精心设计的“神话人物我能理”活动让郭苡湉茅塞顿开。“老师通过图片、表格、鱼骨图等方法帮我们梳理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晦涩难懂的情节就变得浅显易懂了!”她兴奋地回忆道,“我在导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大大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沉浸在阅读世界里的郭苡湉如鱼得水,她看书的速度越来越快,读过的书也越来越多……
这样的教学创新在“好书名师导读”课堂上不胜枚举。
面对90分钟的有限课时、不同规模的班级以及个性迥异的学生群体,名师们各显神通。实验二小的丁永丽老师设计五重闯关互动与思维导图,带领孩子们运用“六何法”破解阅读障碍;实验二小的李晓敏老师借助教材中的阅读策略,设计一分钟小挑战,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新建小学的陶晓丽老师以“我能说”“我能猜”“我能品”等五个环节为利器,帮助学生厘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在今年的导读课上,郭苡湉不再仅仅关注阅读方法的习得,而是开始思考文字背后关于成长的深刻启示。《童年》的导读课上,她将阿廖沙的苦难与自己的成长经历联系起来。“这让我明白,每个少年的成长轨迹都交织着主动探索与被动磨砺。”郭苡湉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这次我学会用更包容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幼稚或是叛逆的行为,或许正是成长的必要元素”。
进入高年级后,郭苡湉开始思考如何将阅读的收获传递给更多人。她精心制作了《青铜葵花》的推荐视频,在镜头前落落大方地分享。从阅读方法的掌握到生命智慧的领悟,再到主动分享的担当,经典阅读成了她精神成长的动力。
对于很多郭苡湉这样的同学,“好书名师导读”活动让文学成为照进现实的光,让阅读成为缙云学子终身受益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