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水市区“又见末芽”抹茶主题餐厅,店员们正精心调制新品。翠绿的抹茶粉被轻巧舀起:“这是调试30多次的配方,年轻人最爱这抹翠色。”与此同时,30公里外的大港头镇利山村,又见末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曹晖正紧盯着国内首条日本碾茶生产线的温度传感器,精准控制蒸青工艺温度,为后续抹茶生产奠定高品质基础。
在古堰画乡文旅品牌带动下,莲都区首个农文旅融合的茶产业综合体——总投资1.05亿元的“又见末芽”新型茶叶综合体正加紧建设,将分两期打造“种植—加工—观光”全链条,让游客体验“从茶园到茶杯”的旅程。
1月,莲都“出山记”再添新的一笔。“又见末芽”迈出品牌出海第一步——泰国曼谷又见末芽正式开业,莲都茶香飘向海外。
“大港头的区位优越,营商环境优渥,政府支持,是吸引投资的关键。”“又见末芽”抹茶主题馆、又见末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涂勇妙说,未来超150吨高端碾茶供应海内外,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茶文旅板块预计年引流60万人次,实现“绿叶”变“金叶”。
艺术为茶山注入的不仅是美感,更是产业形态的重塑。石侯村千亩数字化生态茶园保障源头品质,利山村引进智能化碾茶生产线,北埠村打造茶产业综合体和研学工坊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大港头镇构建的种产销研学展产业链,使得该镇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3亿元,催生200名新型职业茶农,带动6个村集体年增收超100万元。
当大港头镇大港头村因油画产业声名鹊起时,周边的河边、利山、石侯、北埠、南山5个村也开始“摩拳擦掌”,利用荷花、古村落等资源开启了“组团”发展之路。
利山村将百亩莲花田升级为文化体验基地,延伸莲叶包粽子、莲蓬做手工、莲藕制粉条等体验内容;河边村把“船帮宴”搬进精品民宿,配套接待实现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游客在这里逗留时长从原来的平均2小时延长到平均3.5小时,人均消费涨了3倍。
“如今,以大港头镇大港头村为核心的6个村,仿佛6支颜色各异的画笔,在瓯江之畔共同绘就了一幅山区村组团共富的新画卷。”在叶予序看来,艺术并非只是悬浮于乡土之上的点缀,还是能够深深扎根、撬动多维振兴的支点。
从“丽水巴比松”的画笔点染,到乡村旅游的活力迸发,再到抹茶飘香的产业升级,艺术如同一根神奇的金线,串起了生态保护、产业勃兴、文化传承、人才回归与共同富裕的璀璨珠链,同时也为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提供了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艺术+”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