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于李保明而言,就读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纯属偶然”。

  1979年,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菜篮子”和“肉蛋奶”需求,经中央批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在全国率先创办“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19岁的李保明,成为该专业首届21名学生之一。

  新专业,首先面临的,是没有专任教师。

  “这个专业,既要掌握农业知识,又要懂建筑学,还得熟悉环境控制。”李保明说,学校不得不把各个领域的老师请到一起:《农业建筑学》的老师,来自同济大学;《建筑制图》和《传热学》老师,来自清华大学。当时不少教材是新编的,老师们现编现教。

  起初,李保明并不知道这个学科的意义。后来,他明白,这个学科为的是打破“靠天吃饭”的局限,让农业生产环境可控。再后来,他找到了更通俗的答案:“就是给动植物盖房子,通过室内环境调控,创造适宜它们生长的条件。”

  1983年8月,李保明留校任教,踏上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的深耕之路。

  在当时,想一年四季搞农业,高温是最大的难题。

  他一毕业就跟随老师一起开发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设备的核心结构是“纸”质湿帘材料。“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它有韧性,水打在上面不会破,还能通风。”说到自己的领域,他两眼放光,“当时进口纸质湿帘很贵,每立方米要3000多元。”

  贵,就“自己造”!

  因为工序复杂,他们把目光投向造纸厂。“选什么材质,粘合需要几层,用什么粘合剂,都要考虑。”李保明一头扎进蒸笼般的鸡舍,一次次试验,最终将纸质湿帘的成本降至每立方米1000元。其间,他深入研究了我国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连续20年6—9月每日的天气数据,首次明确了所研发“湿帘风机降温与鸡舍纵向通风系统”在我国各地应用的气候适应性,让畜牧环境温度控制在30℃以下,“即便遇到极端天气,也不超过32℃。”这项技术,实现畜禽养殖场通风系统节能40%以上,推进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鸡舍通风“横改纵”浪潮,打破了长江以南地区规模化养鸡“禁区”,将规模化养鸡扩至海南,至今仍是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的标配。

  “动物福利不是奢侈,而是生产力。”这是李保明的又一项创新。他将“福利化养殖”理念融入课程,培养学生带着“动物—工艺—装备”互作的思维,在行业内掀起一场观念革新。

  2019年7月,李保明荣获亨利·吉斯建筑与环境奖,是该奖项设立60年来首位获奖的亚洲学者。评委会主席在致辞中这样称赞:“他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能解决14亿人的吃肉问题,更在引领全球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奖项每年在全球仅遴选1名获奖者,大会给出的颁奖词是,“For his critical leadership role in modernizing livestock industry in China”,表彰其在推进中国设施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在畜禽舍建筑设计和环境控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在该领域促进全球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突出贡献。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8-0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5181.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