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瓯江特刊

  缙云县双溪口乡姓潘村,有片郁郁葱葱的博士林,李保明的名字赫列其中。

  故事,就从这个远近闻名的“杏花村”说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保明在村里念小学,在乡里读初中。假期里,他跟着父母到生产队挣工分,“大人一天最多能挣10分,我只能拿到5厘”。因为年纪小,拿不稳铁铲,他常误铲红薯、土豆、玉米等庄稼,免不了被数落。

  1975年初中毕业后,他在家里干了一整年农活。次年,乡里办起五七高中,他重返校园,捧起久违的课本。

  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李保明进入缙云中学就读,“目标是考大学”。那个年代,从县城到乡里,每天只有一班公交车。从乡里到村里,还有5里路,步行需半小时。碰上大雪天,公交停运,全程只能走路。“我曾在雪天走过几次,要五六个小时。”求学不易,而李保明脸上却不漏风霜。因为交通不便,每次返校前,父母会将梅干菜装在大竹筒里,一筒管够一个月;吃完后,托人再送一筒。

  高中期间,李保明曾代表缙云中学参加丽水地区数学竞赛。“得了三等奖,奖品是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共17本。”上大学后,他把这套书留在村里,供大家传阅。

  1979年高考,李保明考了333分,分数刚超重点大学录取线。为了能被喜欢的大学录取,他“保守”填报了长三角地区的二本院校。校长发现后,打电话到村里让他重新补填。放下电话,他马上到公社翻看《浙江日报》,从中挑选学校,补报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和北京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

  这年夏天,录取通知书,以挂号信的方式送到了李保明家。

  他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对于北京,全家人都没概念,“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听人家说北方冷,父母特地给他弹了一床加厚棉被,又往行李里多塞了两件棉袄。

  上大学,是李保明第一次出远门。“从缙云坐客车到金华,再乘火车到北京,整整24个小时。”思绪将他带回青年时期,“那个年代,火车能买到站票,就很幸运了。”车厢里全是人,很难从车门挤上去,“我的通道是车窗,行李先塞进去,人再爬进去。”他笑着说,“看我爬窗,里面的乘客还会拉一把,特别友善。”

  铁轨上,火车“哐当哐当”,一路向北。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8-08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5179.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