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丽水声音

多措并举提升市区一体化强核功能

  丁宣尹

  中心城市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对丽水而言,市区一体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让其“芯片”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接口标准更高,才能把市域资源、产业、生态、文化等势能转化为澎湃动能。市区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拉框架、拼版图”,而是以功能跃升为主线,以机制重塑为路径,通过交通、产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同步升级,实现“极核更强—网络更密—全域更富”的正向循环。

  交通互联,重塑时空格局,拓宽市区能级“带宽”。路通百业兴,路畅百姓富。丽水山多地散,只有打破时空阻隔,才能让中心城区的技术、资金、人才高频交互到各县(市、区)。织密纵横交错市域快速路网,道路建设连片结网,打造“30分钟交通圈”,实现“修一条公路、带一片发展、富一方百姓”。随着丽水综合交通加速发展,应加快建设空铁联运网络,布局更高效的物流网络,让山区特色产品能够更快地通向全国各地。通过交通枢纽区域联通、优化,市区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超级“路由器”,为产业、创新要素跨县域配置奠定物理基础。

  产业互融,重塑产业生态,激活市区能级“算力”。产业协同是中心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支撑。要强化市区产业核心枢纽功能,如何推动高端环节集聚与生产环节梯度转移是关键。聚焦“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以数字经济、未来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化创新资源吸附力与产业链话语权。探索创新“飞地园区”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研发孵化在市区、转化生产在县域”的跨域协同模式,破解行政壁垒与资源错配难题。构建“科技攻关+产融结合”的创新生态圈也至关重要,可构建“科技攻关+产融结合”创新联合体,打通技术产业化堵点,加快将知识溢出效应转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唯有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要素高效循环,市区方能真正成为辐射全域的增长极核。

  创新互促,重塑制度供给,升级市区能级“算法”。市区要突破资源约束,其关键在于以制度创新重构发展逻辑。要更好地发挥创新平台孵化作用,可构建市区联动的科创基金体系,对孵化企业实施创新组合支持,力争打造一批优势创新项目。加快完善“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协同机制,深入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聚焦人才“关键小事”,通过教育医疗“同城待遇”、父母康养“全域覆盖”等精细化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只有强化“制度供给+要素重组”的双轮驱动,更多地将市区一体化的制度短板转化为创新优势,加快推动创新资源从“单向流动”向“双向循环”升级,为市区能级跃升注入持久动力。

  市区的极核功能不是简单地“做大”,而是“做强、做优、做活”。当交通枢纽把时空压缩为“同城化”,产业平台把价值链升级为“共同体”,创新生态把资源禀赋转化为新优势新动能,丽水市区一体化就能实现“有限空间,无限链接”,最终汇聚成共同富裕的澎湃浪潮。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7-22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3932.html 1 3 多措并举提升市区一体化强核功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