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潇 董陈磊 通讯员 何希 涂敏静
7月18日18时53分,由丽水飞往北京的CA1874航班缓缓滑离登机口,驶入跑道,最终腾空而起,直上云霄——这标志着丽水机场首架民航班机成功启航,浙西南山区人民期盼多年的“航空梦”正式翱翔天际。
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机场,曾是深藏于重峦叠嶂间的夙愿。如今,银翼振翅,铺展的是浙西南革命老区25年沧桑巨变的壮丽画卷。从“高速时代”到“高铁时代”,再到今日昂首迈入“航空时代”,丽水实现了综合交通枢纽的历史性跨越。突破群山桎梏,腾空而起的“山中飞鸟”,必将衔着新的希望和梦想,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上,共同擘画“浙江一起飞”的崭新图景。
跨越山海的空中走廊
这一圆梦之旅,凝缩着17年的持续攻坚。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新增丽水机场规划点,逐梦蓝天的序幕就此拉开。2018年,丽水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2019年,进场道路首爆、电力迁改启动;2020年,土石方试验段竣工验收。步步为营的积累,在2023年迎来跨越:航站区22个单体建筑完成结顶,飞行区场道工程启动,银翼初现轮廓;2024年,跑道贯通、航站楼竣工,机场正式进入“飞起来”的冲刺阶段。
今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校飞飞机首次落地丽水机场,在机场跑道上留下第一道“吻痕”;4月,丽水机场又迎来了首架试飞飞机,试飞机组通过对机场飞行程序、运行最低标准、机场通信等进行检查后,成功验证试飞。
腾飞时刻,凝结着无数汗水与坚守。作为华东首座高边坡机场,建设者们需要直面“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险峻地形。机场跑道所在沙溪河段97米的填筑高度,创下了国内前三的纪录;航站楼5000余根异型钢构件中,仅13根主梁就需两条生产线耗时月余精密加工;大厅弧度造型的仿木纹格栅,每块尺寸皆不同,工人历经无数次拆装调整才完成毫米级拼接。
为解决回填区因自然降雨不足导致沉降的难题,建设者首创“人工模拟降雨”技术,为填筑体强制“补水”;面对复杂高差地形,他们放弃传统吊装方案,以“卷扬机+拔杆”的方法建成783米进近灯光栈桥,其99.7米的最大单跨亦创下全国之最。
正是这般“不以山海为远”的信念,终让丽水机场斩获“全国最美支线机场”“山区绿色机场标杆”的赞誉。从规划蓝图到飞鸟展翅,丽水机场成为丽水打造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架起了一条联通内外、跨越山海的“空中走廊”。
区域发展的黄金支点
丽水机场的启航,其意义远超交通方式本身。这个“黄金支点”,将撬动丽水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澎湃洪流。
丽水机场首期将开通至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深圳、贵阳等航线,后续规划将迅速拓展至重庆、成都、武汉等六大关键航点,航线版图明年还将延伸至海口、昆明等热门旅游胜地。
“丽水机场通航标志着我们正式融入了高效的‘311交通圈’,持续完善的航线布局,为差旅出行和休闲度假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我们马上就能实现‘说走就走’的便利。”丽水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陈妙根说。
飞机一飞,经济腾飞。承载着丽水山水灵韵的地理标志产品,也将通过航空物流的快速通道,突破地域限制,飞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广阔市场。“过去,清晨采摘的庆元香菇陆运到上海需要8小时,现在空运1小时直达。”庆元一家食用菌企业负责人表示,机场通航后特色农产品物流成本下降25%,航空运输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丽水机场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高端产业要素向丽水集聚,催生更加多元的“航空+”新业态。围绕机场,一个融合航空运输、跨境贸易、生产性服务、临空高端制造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孕育,一个功能强大、专业性突出的航空货运枢纽正在加速成型,构筑起丽水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快速通道、联通世界的交流窗口、聚合全球资源的重要平台。
共同富裕的大道通途
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要求完善老区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布局、提高机场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民航业在培育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提升老区经济质量效益等方面的支撑能力。
丽水是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机场通航,不仅是对老区人民最深情的时代回响,更为老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受交通制约,丽水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曾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机场作为亮丽的“城市名片”,通过密切的航班往来和旅客互动,必将让更多人认识丽水、了解丽水、走进丽水;同时,丽水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蓬勃兴起的特色产业,也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青年兴,则城市兴。丽水一直把青年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现青年与老区“双向奔赴”。不久前,2025新时代浙江青年企业家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3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省内外青年企业家代表奔赴丽水,共话发展。宁波天宸启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天琛站在丽水机场航站楼前展望:“丽水机场将成为托起浙西南文旅发展的大道通途。未来我计划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入景宁畲族非遗馆,通过虚拟数字人讲解当地文化,用‘数字刻刀’雕琢文旅璞玉。”
机场是人才与希望的引力场。机场通航使丽水至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的通行时间缩短至“3小时内”,极大降低了高端人才往返的时间成本。高端人才“走进来”的顾虑大大消减,本地青年“走出去”的通道更加顺畅。当老区的绿水青山与外部世界的资本、技术、创意在机场实现高效对接,一幅“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共富画卷正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