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丽水的城市道路也由64公里增长到381公里,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一环、五横七纵的一级主干路网框,居民出门就有公交,半小时就能抵达目的地。”市建设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潘雪珍近20年来参与丽水城市规划建设,对日新月异的丽水颇有感触。
此外,横跨瓯江、好溪的溪口大桥、紫金大桥、水东大桥等相继建成,连接起城市的各个区块,城市发展空间不断舒展。
解新题——跨山统筹让生活更美好
山高路远,资源分散,一度成为丽水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制约瓶颈。
如何解题?2022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跨山统筹”新解法,突破地理阻隔、重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让更多偏远群众集聚到核心区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面对山区发展空间受限的挑战,丽水通过“跨山统筹”实施“11公里高速公路,政府补贴15元,个人只要自费5元”。自从2021年丽水开始实施云景高速ETC小客车差异化收费后,云和、景宁的群众开车上云景高速,就像是走城区道路一样平常。景宁云和时空距离缩短,更拉近两地群众的距离。
丽水以“三江口”协同发展区为牵引,融合北城、南城、碧湖新城一体发展,开启城市发展新篇章。
作为八百里瓯江段的核心区,瓯江、小安溪、宣平溪三江汇聚的“三江口”是连接“三城”的关键枢纽。2023年11月,丽水在此举办专场推介活动,向全国50多位康养、文旅、绿色产业领域企业家展示“山水客厅·秀美智岸”规划蓝图。
如今的“三江口”,建设如火如荼。花街路、白桥邻里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两路一桥”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从单核到“一江双城”再到“一脉三城”,丽水用25年时间完成了城市格局的华丽蜕变。
“丽水是一座十分有远见的城市,对城市发展空间保障有力。”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君升表示,丽水区域交通条件日趋完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吸引了众多生态产业和旅游投资。
“小县”,可以“大城”。发端于云和县的“小县大城”战略,20多年来成功建成48个异地搬迁安置小区,让60%的农民实现了下山转移,全县80%的人口都集中在县城,93.4%的学生在县城接受教育,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县域城镇化科学发展之路。
“强城、兴村、融合”,丽水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青田县工业强镇温溪镇,在全省率先探索“大镇带小乡”组团发展改革,与邻近的贵岙、小舟山和吴坑乡结成发展“联盟”,27个村入股组团成立强村公司,投资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充电站等消薄项目,推动“一镇”与“三乡”村集体收入倍差由4.35缩小至2.36。
添活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走,报名去!到丽水参与2025年大学生‘双进双留·青聚浙丽’暑期社会实习实践活动。”今年暑假到来,丽水推出的青年学子暑期招募行动,在杭州高校里引发热议。
“我们要和城市一起为人才培养搭好舞台。”丽水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丽水正以“最懂青年”的姿态,邀请更多高校优秀学子把课堂搬进产业园区,让青春智慧在城市发展中绽放出耀眼光芒。
青年兴,则城市兴。作为浙江最年轻的地级市,丽水在2022年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出一系列引才、育才和留才政策,如推出人才科技服务的十件实事,升级“丽水人才码”,建设多处“拎包入住”的青年公寓,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为来丽创业创新的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
2023年,丽水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就在浙丽,想创就创”共富驿站。通过这一平台,青年们能够获得创业就业的全方位支持。
2024年年底,丽水推出了“支持数字游民发展八条举措”,以务实的、轻量化的方式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政策出台一个月,全市就建成了6个“数字游民基地”,吸引400多位“数字青年”把“工位”搬到山水间。
2025年,丽水发布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推出10条举措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等政策,计划发放“丽创贷”创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以上。
青年与丽水“双向奔赴”,梦想在老区“生根发芽”。来自深圳的海归博士陈恳,受丽水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是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战略感召,带着无人机研发团队落户丽水。2024年以来,他带领的容祺科技不仅收获了4个“千万级”订单,年底还在珠海低空展上与20多位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活力满满的“青年之城”“创业之城”,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4年,有4.45万名青年成为丽水的“城市合伙人”;在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行榜上,丽水排名跃升至第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