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健康丽水

龙泉市人民医院量身定制重症患者表情沟通指南

ICU里倾听仪器捕捉不到的“声音”

  本报讯 (记者 麻东君 通讯员 沈眉 陈炉芬) 龙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里,有一张特别的纸片贴在14岁患者小洢(化名)的病床边,上面清晰地写着:眨眼——换尿不湿、张嘴——吃东西/吸痰、向左看——呼吸机管不舒适……这是ICU医护人员为她量身定制的“重症患者表情沟通指南”。

  指南上,每个动作、微表情对应着她无法用言语诉说的具体需求。当小洢的眼睛向下看,护士就心领神会地轻轻帮她活动脚部;当她微微张嘴,护士便知道该为她进行口腔护理或者评估是否需要吸痰。

  ICU是一个被层层隔离的空间,这里的患者大多不能正常交流。尽管病房里有数不清的监测仪器,可以精准地显示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却无法精确捕捉一名患者“伤口很痛”的呻吟,或者仅仅是“想翻个身”的微小诉求。每名患者生活习惯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了解他们的想法常常只能靠“猜”。

  “表情沟通指南不是什么高端的科技发明,就是护士们日常观察的总结。”参与设计指南的ICU护士长助理杨敏说,很多人眼中,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监测生命体征。其实,护理的深度和精度,往往体现在对“无法言说”的体察与回应上。

  制作指南源于一次“打哑谜”的护理经历。小洢在气管插管后失去了发声能力。“每次她有需求,护士就只能从头到脚一遍遍检查。”杨敏说,“有一次全身检查后,她还皱着眉头,折腾一番后,我们才知道是尿不湿过紧了。”

  把患者通过微表情、动作表达的需求,用文字制成“表情大全”,沟通或许就不会如此艰难。萌生这个想法后,夜班和白班的护士在忙碌的间隙反复观察,逐条记录、验证这些零散的信息。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院已为每名患者定制了指南,涵盖日常生活护理、医疗需求、情绪表达等多方面的表情示意明细。它极具个性化,对于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表情也具有不同的意思。

  一名患者家属看着亲人和护士借助“指南”进行无声交流,感慨良多:“以前看着亲人干着急,却不理解他的意思,有了这份指南,沟通顺畅多了。”

  “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听’那些仪器捕捉不到的‘声音’。”ICU护士长梅春娥说,之后他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内容,让指南更丰富、更精准,不断提升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7-08 龙泉市人民医院量身定制重症患者表情沟通指南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2971.html 1 3 ICU里倾听仪器捕捉不到的“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