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缙云县最西部的群山间,夏家畈村安静坐落。800多年的历史,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夏家畈村与金华市武义县,仅一桥之隔。桥头,梧桐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几位老人坐在桥畔的石墩上,聊着家常。乡音轻扬,夹杂着炊烟和茶香,穿过狭窄的村巷。游客远道而来,热情的村民迎上前,绘声绘色讲述这片土地的过往。
翻开《夏川李氏宗谱》,可以寻见夏家畈的源起。此地原名夏川,因山美林密,气候宜人,成为迁徙者的完美栖居地。南宋初年,李氏一族从富春江迁居于此,取名“夏嘉”。后来,因在山水间发现了适合耕种的土地,便增“畈”字,又经后世子孙更名演变为“夏家畈”,沿用至今。
夏家畈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合群、夏群属于缙云,加丰则隶属武义。李氏族谱中,有一段清晰的家族脉络——李家代代传承着“耕读传家”的家风。除了耕种,他们还利用山间竹林发展出造纸生意。许多年来,夏家畈都是附近乡邑中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
1520年,村民李茂、李南为纪念先祖李纲,率子孙族人兴建了忠定公祠堂。聚族而居的村庄里,祠堂标志着一个宗族古往今来的荣耀和流光碎影中的源远流长。祠堂门前,立着一对石狮,后厅正中高悬圣旨匾,旁边的匾额上写着“钦谥忠定”和“将相名家”。据说,这两块匾额是南宋高宗赵构所赐。祠堂前还有下马石,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说。1996年,祠堂被整体迁至武义,夏家畈只保留了地基和部分石阶,还有那对沉默的石狮。
夏家畈祠堂众多,分布在村中各处,有始建于明朝的茂二公祠堂、建于清朝的荣廿八公祠堂、昌四十四祠堂,还有为纪念保护村庄牺牲的壮士修建的忠义祠堂等。
除祠堂外,村中的明堂(合院式民居)也是一大亮点。三开三进的逢吉堂木雕工艺繁复精湛,在缙云县历史古建筑中首屈一指。始建于1618年的大明堂,占地2000余平方米,是村里举办各种大型民俗活动的场所。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实用的空间,更是村庄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