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瓯江特刊

历史溯源

  若要读懂“班春劝农”的厚重,须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的垄垄犁痕。

  这并非遂昌的独有创造,而是中华农耕文明“重农劝课”基因在浙西南的深植。

  立春为岁首,万物复苏,农耕伊始。古人以“鞭打春牛”的象征仪式,唤醒大地,祛除懒怠,表达对土地与时令的敬畏。这种对“春”的信仰与对“农”的劝勉,是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根脉。

  而让遂昌“班春劝农”璀璨生辉的关键节点,源自明朝万历年间。

  公元1593年,汤显祖出任遂昌知县。这位“东方莎士比亚”,不仅因《牡丹亭》的至情至性名垂千古,更在遂昌留下了“循吏”的务实足迹与“劝农”的深情诗篇。

  在任5年时间,深谙“农为邦本”的汤显祖,将“劝课农桑”视为施政要务。每到春耕季节,他便率领衙门众人携带着鲜花、美酒和春鞭,迎春于青郊,祭春神、鞭土牛。向百姓赠春鞭,以鞭春礼仪,向邑人颁布“春耕令”,以劝农事,奖励农桑——这便是“班春劝农”。

  在遂昌“班春劝农”活动仪式中,第二个环节为“鞭春”,即挥鞭击打“春牛”:一打辛勤耕种,不误农时;二打风调雨顺,地肥苗壮;三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当春牛肚里溢出五谷,众人欢呼,争抢五谷,兆示“五谷丰登”。

  汤显祖挥毫写下的“班春”诗,至今仍广为传诵。

  “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字里行间,官府颁发春鞭、鞭策春牛、劝勉勤耕的热闹场景跃然纸上。这不仅是诗,更是重农爱民的宣言。另一首中,“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的描绘,则展现出仪式举行的具体时节与地理风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遂昌县大田村村民自发组织上千人参与的“班春劝农”活动,西部民众纷纷效仿坚守。从此,“班春劝农”如星星之火,顺势蔓延,成为遂昌城乡群众重要的迎春习俗。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7-04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2721.html 1 3 历史溯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