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瓯江特刊

古礼新生

  在新时代的遂昌,古老的鞭声激荡出更为磅礴的文化回响。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班春劝农”衍生出枝繁叶茂的文化新生态。

  今年2月12日上午10时,在浑厚的锣鼓声中,“班春劝农”活动仪式在淤溪村拉开序幕。全流程复原的“班春劝农”,不再是书本里的记载,而是可触可感的沉浸式大剧。主祭人神情庄重,农人扶犁力道沉稳……满满的仪式感,成为连接古今、唤醒乡土情怀的纽带。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仪式选在元宵节举办,为的是叠加“班春劝农”和“昆曲十番”两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化魅力,让年味更浓。活动现场,20余名外国友人的身影格外亮眼。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社交媒体,将这份美好传递到各地,让“班春劝农”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2年,淤溪村多了一间文旅驿站,并取名“班春”。这是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嵌入式文化空间”。在这里,既保留着2010年“班春劝农”活动仪式的祭春文,也陈列着犁、耙、风谷车等农耕用具。

  今年5月19日,《跟着书本去旅行》“秀丽山城”系列5集节目在央视开播。在首集《秀丽山城——汤公情愫》中,书本旅行团来到石练镇淤溪村。通过“班春劝农”仪式部分实景重现,近距离感受独特的非遗魅力。

  如今,“班春劝农”活动仪式已成为遂昌文旅的“金名片”。近年来,遂昌开发了H5小程序版本的线上“班春劝农”。在场景重现、人机交互、产品展示中,“班春劝农”打破时空限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在淤溪农耕非遗文化研学基地,“跟着汤公去劝农”成为爆款研学路线。孩子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学习二十四节气农谚,在专业指导下体验安全农耕操作,品尝地道的“劝农宴”。他们在汗水中感悟“粒粒皆辛苦”,在仪式里读懂“以农为本”的中华智慧,实现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

  “与其说这是一种仪式,不如称它为一种精神。”在“班春劝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树立看来,“班春劝农”所倡导的“勤耕”精神,在遂昌代代相传。

  春牛已入画,劝农声未央。

  “班春劝农”,保存着历史的吉光片羽,激活了深植乡土的农耕基因,是深嵌于遂昌青山绿水间的文化密码。它似一碗从历史深处递来的“春酒”,醇香四溢,“敬土地,敬农桑,敬生生不息的文明之光”。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7-04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2717.html 1 3 古礼新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