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瓯江特刊

礼陂重访

  陶雪亮

  导航告知抵达礼陂镇时,已是晚上7点半许。原想在镇上吃晚饭,然后住下来。但夜幕下的礼陂镇,出乎想象,冷冷清清,少有人影,小车沿着路灯慢慢开,见不到一家哪怕是小的餐饮店住宿店。终于远远看见走过来一个人,他证实了:镇上确实没有一家可提供吃住的店。

  我们一行四人:我、妻子、三姐,83岁的岳母。岳父岳母年轻时曾在礼陂镇(当时称礼陂公社)做砖瓦两年,然后在离镇不远的一个叫徐家的小村做砖瓦一年多,我的妻子就出生在徐家村。

  岳父岳母从缙云山村,背井离乡,在江西省辗转崇仁、广昌等多个县做砖瓦30多年,从学徒工干到自己当老板,成为当年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盖起村里当年为数不多的四合院。吃过的苦、难忘的事,不计其数。一路上,所到之处,岳母忆苦思甜,满满的回忆。岳母也时常会说起,在江西时当地百姓对他们的种种好,念叨着有机会回去看看。这个清明假期,岳父已离开三年多时间,我们想了却岳母多年的一个心愿,带她回江西当年讨过生活的地方走走看看。

  巧的是,问询的这位叫袁幼基的先生,居然刚刚在丽水水阁工作了三年。更巧的是,岳母提到当年一位小名叫“娇毛”的邻居,他认识。二话不说,他就带着我们前往娇毛的家。七弯八拐走了很远的路,到一户亮灯的人家一问,才知她现在租住别处。这位还端着碗的中年妇女热情地带领我们来到礼陂中学内一栋楼前,对着一个窗口“娇毛娇毛”大声喊。接应的人正是娇毛。1970年,岳母28岁,娇毛才十多岁。见了岳母,得知我们来意,她一脸懵逼,坦言不认识不记得岳母了。岳母也认不出她,甚至不知她的真名严千金。岳母问:“你的小名是叫‘娇毛’吗?”仿佛对上了暗号,这个中年妇女笑着忙不迭地说:“是的是的!”她解释,现在村里人还都这样称呼她,真名反倒鲜有人知。岳母说,你的父亲那时双脚肿大,村人都叫他“冬瓜脚”。严千金也笑着点头。她有些感动,也有些激动,得知我们还没吃晚饭,忙掏出手机给她住在县城的儿子打电话,叫他在崇仁县城给我们预订吃住的地方。崇仁县城距离礼陂镇15公里,开车要20多分钟。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们忙推辞。严千金说,你们这么大老远跑过来,就是看得起我们。说什么也要尽一下地主之谊。

  说话间,妻子从车上给她和两位带路的村民各拿了一袋水果零食饮料。岳母问及当年另一户邻居,儿子名叫袁高升,他的母亲非常慈善,当时经常送来蔬菜等吃的。严千金说,现在,袁高升和他的母亲都不在了,他家就住附近不远。于是,她又带领我们去拜访袁高升的家人。开门的是袁高升的妻子,墙上挂着他的遗像。她说袁高升55岁时就生病走了。岳母给他母子上了一炷香,塞给他妻子一个红包。岳母说,他的母亲当年就像亲娘一样待自己,可惜一直无以为报。正说着,刚才那位带路的中年妇女从家里拎来一薄膜袋土鸡蛋,说什么也要我们收下。盛情难却,三姐只好接了过来。

  见我们要动身,严千金一定要陪我们去县城。她走路一瘸一拐的,说是这些天腰椎病发作,压迫神经。我们以此为由,让她别去了,心意领了。她却不为所动,一定要一起去。一旁的袁幼基说,那他也回家开车过来,一同去县城,晚上顺便把严千金捎回。拗不过他们的热情,我们一前一后,一起开车去崇仁县城。

  那边厢,严千金的儿子朱海波已在一家小炒店门口等候。他说,现在大的酒店已打烊,就在这家同村人开的小店将就一下。也不知我们的口味,让我们点菜。吃毕,无论如何,不让我们买单。吃饭时,他拿出两张已开好的房卡交给我们。住宿的钱,也是好说歹说,不肯收。我们心里思量着,那就明天包个红包给他的妈妈,然后再让她带我们去一趟徐家村。

  次日上午,回到礼陂镇,再见严千金,岳母拿出一个红包,严千金态度坚决地摆手:“你们再这样见外的话,不带你们去徐家村了。”岳母只好先作罢。

  严千金说,徐家村是晗口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前些年曾发生山体滑坡,村民已全部搬迁。我们经过晗口村委会时,遇见了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德富。得知我们来意,他说,他就是徐家村人,至今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村口外岳父母的砖瓦窑及茅铺位置。他还热情地驱车带领我们前往徐家村旧址。车子开出不远,转入一个山口,眼前现出一畈良田。在一处稍开阔的路边,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刘德富指着路边一丛芒草说,这就是你们当年的砖瓦窑所在地。然后指指不远处说,以前的茅铺就搭这里。岳母也一眼认出这些地方,特别那几个茅铺旁的坟堆,记忆深刻。她指着当年搭过茅铺、现在野草茵茵的一处草地对我说,当年农历六月廿九,我妻子就出生在这里。那天傍晚,知道自己快生了,岳母去徐家村一个仓库拿一床寄存的棉絮被,被村里的三位老婆婆看见了,她们都是过来人,一眼看出是怎么回事,便不请自来帮忙。半夜里,也不知几点钟,我妻子呱呱坠地。三位老婆婆不顾蚊虫叮咬,直到母女一切收拾停当,才放心回家。岳母说:当时,只给了三位老人几块肥皂,一直心存感激,后来也没谢情。

  告别严千金时,岳母想了个办法,将红包放进一袋水果里,让严千金务必收下。严千金笑着推辞,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是不会要的。”

  无计可施,我们只好将这份让人感动的情谊暂且收下,回去后再给她寄些土特产,聊表心意吧。

  车子缓缓离开礼陂镇,这个至今没有一家宾馆饭店的小镇,因这里每一个遇到的纯朴友善的人,让我们如沐春风,心里暖暖的。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7-02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402548.html 1 3 礼陂重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