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浩博 通讯员 刘洋
“万物皆可竹!”在位于庆元的三箭工贸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根根寻常的竹子经历着神奇的“72变”,蜕变为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
从精巧的竹球、竹猫窝,到大型的竹会议厅、竹公交亭;从日常的竹手推车、曲竹花瓶,到前沿的无人机竹制起落架、铁路动车竹装饰材料……这些数以千计的竹制品背后,是浙江三箭工贸有限公司对“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技术的持续深度探索。
近日,三箭工贸为丽水机场量身定制的曲竹应用场景正式开工。这款产品以流畅的曲线与天然的竹纹相融,既是对中国竹制品传统工艺的传承,又富有现代艺术特色,彰显了最新的竹材弯曲工艺“独门绝技”。它将成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的代表场景落户丽水机场大厅。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竹材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从竹材粗加工,到如今将竹材广泛应用于健身、家具、建筑装饰、交通设施等领域,历时15年,初心不改。”三箭工贸董事长季加贵说,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深深扎根于庆元竹产业的沃土之上。
回首当年,季加贵看到家乡隆宫乡竹产业只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产业链短、利润薄,便一头扎进技术研发里。季加贵回忆,为了攻克竹材弯曲工艺,他和研发团队反复试验温度、湿度控制参数,手上磨出一个个老茧,设备换了一代又一代。如今,企业掌握的竹材弯曲技术,既能让竹子适应复杂的造型需求,又能提升其力学性能,并替代部分金属构件,应用于轻型建筑和交通工具内部装饰。
在2022年的北京服贸会上,三箭工贸的“风吟曲竹单车”首次参展便引发关注。这辆集条状弯曲、长度弯曲、宽幅弯曲、三维弯曲四大核心技术于一体的全球首辆可骑行曲竹单车,引起了展会上各大媒体记者、游客及专家们的驻足观赏,一举成为了网红单品。
“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更是如此。”季加贵坦言,从庆元县隆宫乡的竹加工小作坊到走红大型展会,企业走的是一条在传统绿色产业上投入大量科研人力物力的路子。
从第一代的竹材弯曲电加热到第二代四角模块蒸汽加热,再到第三代八角模块蒸汽加热,最后到第四代高效模块化竹材弯曲,三箭工贸的竹材弯曲家居产品研发中心以创新思维推动产业升级,用15年时间迈过了日本等发达国家百年的竹产业发展史。
“三箭工贸投入设备,延伸产品,攻关难题。因为竹材弯曲会形成R角断裂,我们整整花了十来年时间进行攻关。”季加贵说,三箭工贸一直在寻求差异化发展路线,与做竹地板为主的浙江竹产业,以及小家具为主的庆元竹产业拉开技术代差,采用竹材弯曲工艺,闯出自己独有的市场空间。(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