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业态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场景焕新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迁。当前,消费业态升级风起云涌,传统业态不再受困于固有标签,乘着科技与文化的东风,焕发出蓬勃生命力。老商场变身社交打卡地,书店“进化”成知识游乐场,“非遗热”“数字游民热”不断升温……当前,一大批“老场景”焕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消费“新流量”,演绎着我国消费业态的深层变革。
在大众消费日益彰显个性化的时代,场景化成为生产新型消费空间的重要策略。只有创造出更多新式消费场景,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消费主体升级,年轻一代成为消费“新流量”的主力军。年轻消费者具有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特点,追求新鲜事物和新奇消费体验。经营动漫、游戏等IP衍生商品的“谷子经济”,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二次元周边消费业态。“谷子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揭示着代际消费观的嬗变。当“95后”“00后”愿为动漫IP支付溢价,当汉服巡游带动古城民宿入住率攀升,“老场景”在年轻消费群体助推下,面临持续输出精准商业价值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价值坐标系转换和商业逻辑重构的双重调整。
科技赋能与文化赋值是“老场景”焕新的“双引擎”,其本质是在消费空间中大量融入科技元素与文化价值,用科技在时空变换中寻找文明传承的记忆,让科技与文化成为接引消费“新流量”的超级链接。科技赋能与文化赋值在消费场景中的耦合,不仅是科技手段对文化价值的解码,也是文化基因与技术应用的共振,共同加速消费业态的融合与更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科技与文化融合型新业态消费增长42%,高于整体消费增速37个百分点。“老场景”焕新越来越呈现出需求体验化、产品多元化、功能融合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从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到故宫文创爆品,再到网游产品与青花瓷、脸谱、蜀绣、京剧等非遗IP的深度联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消费场景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一批承载着地域特色文化的“老场景”,充分运用“本地优势文化资源+数字科技”的创新模式,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打造消费新产品新玩法,成为不少城市消费升级的新亮点。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