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李杨
青田船寮镇的创新实践并非简单“嫁接”科技符号,而是以数字技术为针,以文化体验为线,重新编织文化传承的肌理。青田龙舟元宇宙馆内,当游客以朱砂笔轻点龙舟“眼睛”“天庭”感应区,饱含深情的点睛词随水墨晕染于屏上,古老仪式由此鲜活平易;手握真实的鼓棒破空击打,动作捕捉技术则让眼前画面中的鼓槌同步敲响,鼓点与水声裹挟着百年前的呐喊扑面而来。数字赋能的核心非炫技,而是将昔日须臵身特定时空、依赖繁复仪轨的文化密码,精准转化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日常体验。
传统文化常陷入“保护性冻结”的困境,但船寮的突围昭示了破局之道:从单向展示转向多向互动,从被动瞻仰转向沉浸式体验。镇长孙敏所言“端午应是奔涌的‘数字河流’”点明了传承的关键——活力源于流动与碰撞。无论是端起茶具即见中西方茶咖文化差异的“古今茶咖”,还是拉动虚拟弓箭感受狩猎之趣的宋韵游戏,芯片传感器与声光技术的结合,使文化从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走出,在时光中续写新的故事。
数字技术不是冰冷的机器外壳,它是唤醒乡土深处文化基因的催化剂。唯有将这技术之“笔”饱蘸理解与温情,方能为龙舟点睛,点活的不止是龙头,更是沉睡于乡土深处的文化之魂。
传承之道不在固守,而在激活。船寮镇的实践表明,当文化根脉遇见创新表达,历史便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成为充满活力的当代力量,为现代生活注入新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