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李杨
箬叶,这个曾经只作为粽子包装材料的山野之物,如今演变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这一转变充分证明,传统农业资源如果能与现代产业要素有机结合,就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价值跃升。
这种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为保障,以组织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山区特色农业的现代化之路。
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价值链体系。传统农产品往往受限于分散经营和小农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现代箬叶产业通过构建“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实现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村集体+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既保留了家庭经营的灵活性,又获得了规模经营的效益,这种混合型组织形式值得在其他特色农产品推广中参考。
标准化是农产品工业化的必经之路。从自然生长的山货到符合工业标准的原料,箬叶产业制定了涵盖种植、采收、加工、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规范。这种标准化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农产品具备了进入现代流通体系的条件。标准体系的建立,让山区特色资源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动能。从野生品种选育到人工栽培技术优化,从传统晾晒到智能烘干,科技创新贯穿箬叶产业链各个环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鲜叶保鲜的难题,大大延长了加工周期,这种“技术赋能”模式对其他易腐农产品的产业化具有重要启示。
市场导向的产业发展思维至关重要。箬叶产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最初的主动对接食品企业,到建立专业交易市场,再到制定行业标准,每一步都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和运用。这种市场思维改变了“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传统农业观念,形成了“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现代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