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陈炜芬
观星,正在掀起一股热潮,成为当代年轻人追求自然、探索宇宙的新方式。
他们背着相机、扛着三脚架,远离城市的灯火,奔赴山野,只为捕捉一闪而过的流星,定格璀璨夺目的银河。
社交平台上,观星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小红书上“观星”话题的浏览量超过2000万次,抖音“星空摄影”话题的播放量高达1.1亿次 。一场英仙座流星雨直播,吸引50多万人在线许愿,“直播间变成大型许愿池”。
观星,不再是冷门爱好,而是热烈的感官体验。
然而,在年轻人尽情享受星空之美的同时,光污染正悄然成为威胁暗夜星空的“元凶”。城市化进程加快,人造光源泛滥,让星星的光芒被逐渐掩盖。根据波特尔暗空分类法,要看到璀璨星空和银河,至少需3级光污染以下环境。而这样的地方,在城市周边越来越难寻觅。光污染不仅影响天文观测,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干扰动植物生物钟,影响其繁殖、迁徙等。
值得庆幸的是,暗夜保护已逐渐受到重视。
全国超过30个城市启动“暗夜保护区”计划,如青海冷湖、甘肃敦煌、广东西涌等地。广东西涌通过整改照明系统,统一户外灯光标准,使天光背景得到有效改善,天文台参观人数日益增多。
年轻人的观星热潮,为暗夜保护带来新契机。他们对星空的热爱,转化为保护暗夜的行动。一些天文爱好者,自发组织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光污染危害和暗夜保护知识。还有的年轻人,积极参与暗夜保护区建设和维护,为保护星空贡献一己之力。
让星空下的浪漫成为常态,而非奢望。期待未来,在城市与乡村,抬头便可遇见璀璨星空,让暗夜保护与人类发展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