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城市,还在发光,但无数年轻人已经驶离了这片灯海。
他们把生活的时长,向夜空延伸——在郊野、山顶、空旷的草地上,仰望星空。昔日藏在专业望远镜景深中的群星,不再是天文学家的专属,年轻人把观星变成了一场有计划的夜间活动:短视频暂停,手机静音,星轨成了视线中的主角。
一场星空露营,组起“银河观测局”;一次星空主题徒步,秒变“星轨摄影赛”。当山林裹着夜色铺开,没有滤镜的星空,正在重新校准人们心灵的节奏。
观星,是眼前的诗意
清朗的夜晚,松阳县安民乡星辰山。
“95后”泮王强第一次挑战独自住在山上。夜里出门,明明没路灯,周围却分外清晰,抬头,闯进视野的是无边无际的星空,“星芒一边闪烁,一边洒落。”他说,那一刻像是撞进了另一个世界,“震撼的感觉,这辈子都忘不了。”
此后,只要环境合适,他总会抽空观星,半小时起步。
还有的人,通过持续拍摄建立自己的观星节奏。
每到暑假,“00后”风光摄影“发烧友”蓝洋,都会准时开启“假期模式”——观星拍摄。
“拍星空,经历日转夜、夜转日,耗上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但他毫不介意,“自然景观中,星空最有吸引力。”
星空比静态风景更复杂,它不是稳定的构图,而是流动的结构。拍摄者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星象会如何变化,这正是吸引蓝洋的地方。小时候数星星,长大后拍星星,像是他对时空的一种回应。“我通常独自‘打野’。”他家的屋顶、村里的茶园、深林的山坡,都是取景地。星空很神秘,激发着他强烈的探索欲。
信息时代降低了普通人观星的门槛,“追星”不再遥不可及。
过去,天文爱好者需要依靠经验,判断当晚是否适合出门观星或拍摄星空。现在,各种星空模拟以及天气预测App,为观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天文应用App,除了有详实的天文资料、实时天体定位外,还能根据方位模拟太阳、月亮等天体升落的时间。另一款天气预测App,不仅可以精确展示各个时间段内的云量、风向,还能测算出实时的观星指数。“天文通”和“莉景天气”是蓝洋常用的两款观星App。
遇上最佳观星条件,并不容易。
天气、月相,是重要因素。此外,还要结合空气通透度、星象位置等。因此,即便有了科技辅助,观星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比如一片云遮住了星星,就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它快点儿飘过去。”蓝洋笑着说,有时还要一路“追星”,和云赛跑,需要定力,也需要脚力。
星星,宛若璨珠;星空,千变万化。
在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之外,观星提供了另一种珍贵的经验维度:慢条斯理、不可预设、无法复制。
观星,收获中被治愈
星芒,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中,留下持久的光斑。
翘首望星空,年轻人收获了什么呢?
很显然,集中注意力看远处的星星,能缓解疲劳,调节视神经,甚至促成更稳定的睡眠。
但好处肯定不止这些。更深一层的体验是,观星能获得心灵的疗愈。在高原和高山看,星星似乎离我们更近;从平原或海岸看,星星似乎离我们更远。有的星星肃然排列,像迎面注视着地球;有的星星如壁画般布局,形成恢弘的艺术感。年轻人在不确定的天象里发现秩序,在看似漫无目的的寻找中建立尺度。
最让人沉醉的,是那种完全融入其中的感觉。站在山巅环顾四周,星云仿佛漾在脚边,银河如瀑,明亮闪烁。360度被星空包裹,视线所及不只是几万光年外的天体,也是某种人与自然之间不曾断裂的联结。
此时,星空不再只是风景,而像一面镜子,照见人们内心尚未被格式化的部分。
于是,有人在星空下求婚成功,从此观星有了伴;有人被星空的宁静深远治愈,驱散了积压许久的负面情绪;有人拍到了几十年一遇的“银河之眼”,宣称“此生圆满”……
观星,还有更具现实意义的收获。
从前的泮王强,对星空没有太多概念,“星星就和溪边的水、眼前的山差不多”。迷上观星后,他熟知了88个星座的不同位置,了解到从古希腊神话到中国传说里,同一颗星辰衍生出的不同文化故事。即便在多云的夜空中,他也能凭借敏锐的眼力,在云层的缝隙里找到“稍纵即逝”的星星,快速识别它们的名字、所在的星座。
用他的话说,如今自己的生活,早已被星空环绕。
蓝洋也是如此。他曾在一个月里制作三个星轨视频。几百张延时摄影合集,通过渲染变成星轨图,最后呈现在视频中。拍摄星空,让他的摄影技能日益精进。
当然,观星不一定带来任何具体的收获。有时,年轻人选择看星星,只是因为能让心情更加平静。
观星的意义,往往是模糊的,但总能在过程中悄悄留下念想。人们在星海中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也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力量。
观星,也变成“星星”
绿水青山为“追星族”提供了理想的观测空间。
松阳星辰山、遂昌四海山、云和七星墩、龙泉披云山……这些生态环境好、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方,被公认为“最适合仰望星空”。
松阳星辰山,原名大毛岘背,是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的观星胜地。这里达到了国际暗夜公园银级要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包括空气通透、夜空质量好、光污染少等优异指标。2022年,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大毛岘背星空成为唯一上榜的星空景观。
“因为空旷且远离城市光污染,很多时候用肉眼就能看到星河和空间站过境。”基于独特的星空资源,泮王强和父亲在星辰山打造了星空露营基地。
营地设在西北面,夜间一眼可见北斗七星。观星帐篷顶部透明,年轻人随时可以“躺在山顶看星星”。帐篷外的椅子,也为观星提供了完美的视角。
夜幕下,三五成群的“追星族”或在帐篷下聊天,或在篝火旁仰望星空。还有的年轻人,在结束工作的夜晚,驱车直奔星辰山巅,只为“与星共枕”。
与此同时,星空馆在山顶拔地而起。馆内陈列着反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展示着宇宙大爆炸模型、星系模型等天文知识,向更多人传递星空的魅力。
为了守护这片珍贵的星空,泮王强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坚持不装路灯,夜里照明靠露营灯、靠手电筒、靠篝火,“唯独路灯,一盏都不装”。比如,每晚8点,他会准时关闭室内灯光,“点亮星空”。又比如,在基地开设民宿、咖啡馆,让观星多一份舒适和浪漫。
观星,也在激发年轻人的暗夜保护意识。毕竟,星空是每个人都会向往的风景。
栖身银河系,漫步苍穹中。当夜幕低垂,星空如撒落的钻石幕布缓缓铺展,总有一群年轻人化身“追星族”,他们不仅追寻天体的轨迹,也在与宇宙的对话中寻找自我。
那些缀满夜空的星芒,不仅照亮仰望的眼眸,也为追星星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银白的光晕。
于是,每个热爱观星的年轻人,也都成为了点亮暗夜的“发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