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由牛凳发起的“文学夜话”像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县城的夜色中荡开层层涟漪。
从2023年启动以来,24期活动累计吸引逾万人次参与,让“每月抢票听故事”成为景宁人新的“生活仪式”。
“县城的文学生态就像拼图,年轻人追逐网文IP,中年人偏爱本土文化,老年人珍藏着手抄诗集。”回乡后的牛凳敏锐地捕捉到景宁代际文化的差异,“他们缺的不是热爱,而是能坐在一起聊文学的桌子。”于是,“文学夜话”应运而生,成为连接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偏好的特殊“圆桌”。
很快,知名作家、编剧、文学编辑等主讲人走进了小县城,用各自的“文学实验”打破圈层壁垒。活动办到第五期时,参与人数突破百人,引得全年龄段粉丝每月“蹲守”抢票,成为县里最火爆的常态化文学活动。
“文学夜话”的内容始终保持多元创新,既有“闻一多诗歌奖”得主梁晓明的《诗歌与人》主题讲座;也有法医秦明揭秘悬疑写作背后的真实案件素材;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作家、编剧蒋胜男以《历史的十字路口》为题,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的迷雾,探讨文学如何为沉默的史册注入心跳与温度……跨越文学类型与文化形态的分享,让“文学夜话”不断突破想象边界,也让昔日的“阳春白雪”走进了百姓的烟火生活。
在今年世界读书日专场活动中,《战狼》编剧、知名网络作家高岩来到众创空间,围绕“网络文学与影视创作”展开深度对谈。从跨界创作的初心、《战狼》剧本的细节打磨,到网文影视改编的叙事逻辑,牛凳与高岩的对话持续90分钟,现场金句频出、掌声不断。“第一次抢到票就见到了明星编剧,这种机会太难得了!”读者梅研的感叹,道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心声。
60岁的李方同,是云和县人民医院的会计,他在“文学夜话”中完成了从文学爱好者到创作者的蜕变。坚持写日记42年的他,曾苦于诗歌创作不得要领,在“文学夜话”现场,他得到了李郁葱、梁晓明等老师的“一对一”指点。如今,他已在《中国诗歌》《诗选刊》等发表诗作近百首,“是这里让我有勇气推开现代诗的大门。”李方同说。
从最初的文化拼图到如今的全民参与,“文学夜话”用每月一次的相聚,在县城成功搭建起一座跨越代际、多元融合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