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李杨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青田高市乡以“冰雪经济”破题,串联华侨资本与生态变现的主线,探索出“三链融合”的山区共富新路径。这个曾以侨乡闻名的传统农业乡,通过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重组,实现了从“单一冰雪引流”向“全季产业生态”的转型。
高市乡的突围始于对气候的逆向思维。当传统认知将“南方少雪”视作发展冰雪产业的天然屏障时,当地率先建成华东首个室内滑雪场,通过技术手段突破地域限制,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这种创新不仅填补了区域文旅市场空白,更颠覆了山区发展的资源依赖路径。如今,年均50万人次的客流量催生出30余个本地就业岗位,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印证了“场景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驱动力。
面对山区普遍存在的发展难题,高市乡创新性激活“侨”资源,将海外华侨的“世界视野”与本土需求深度嫁接。通过搭建数字化侨务平台、创设“铁三角”合作模式,实现了要素资源与在地资源的精准对接。养正露营基地的滩涂蝶变、星级农家乐的成功运营,无不彰显出“地瓜经济”的实践智慧——让经济藤蔓延伸全球汲取养分,而发展根基始终深扎故土。
从“冬季限定”到四季常青,高市乡的二次转型更具启示——通过“百合—水稻”轮作模式构建新型耕作体系,将农田转化为兼具经济价值与景观功能的复合空间;以主题音乐节、农事体验等业态延伸消费链条,推动农业从生产端向体验端跃迁。滑雪场、花海、油茶园等场景的时空串联,促使当地构建起“冰雪+”产业生态圈,形成了可持续的自我造血机制。而这种突破单点思维、构建产业协同网络的发展模式,也为山区县域经济突围提供了可复制、可迭代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