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云和长汀“网红村”何以“长红”——

“山中看海”如何开辟“新海”

  本报记者 邓其锋 谢孔伟 周智召

  “五一”期间,不少外地游客来到云和县长汀村的民宿,“玩海”度假。

  长汀村是典型的山区村,隶属云和县石塘镇,距离云和县城和丽水市区都不远。它有着山区乡村的气质,却有着不一样的玩法。10年前,“山里看海”使长汀村成了“网红村”。

  长汀是怎么成长的,现状如何?

  在丽水入汛后的一场阵雨中,记者从丽水市区出发前往长汀村。于云和东下高速后,车子在绿水青山间的公路上驰骋,眼前忽然一亮,清爽干净的沙滩、街巷,高低错落的民宿、历史老宅,掩映在长汀的“村画”里。

  雨中的沙滩上,游人不多,来自湖南怀化的考察团,正饶有兴致地聊着乡村发展故事。

  介绍长汀发展情况的汉子叫蓝克明,是长汀村党支部书记,“云里看海,山里玩沙”的新打法,便是他和全村人一起干出来的。

  “我们时常有‘危机感’,这也是长汀村爬坡过坎的关键。”蓝克明谈及发展,脱口而出。

  这句话让人意外。

  从2016年“五一”开始,长汀沙滩给村里带来了大流量。10年来,村集体收入从全县100多名跃居前列,年人均收入从1.42万元提升到4.2万元,人口也从原来的80%外出到现在80%回乡创业。

  从哪个层面来看,长汀村和“危机感”似乎都不沾边。

  蓝克明却有着独特看法。

  长汀村的蜕变始于“危机感”。2016年前,这个瓯江畔的小村靠山吃山,村民大多外出,留守者的收入仅靠板栗、茶叶,“村里连买张红纸的钱都没有”,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怎样才能‘村壮民富’”的思考始终萦绕在长汀人的脑海。

  “沿海城市运沙造景,我们为何不能在山里造‘海’?”长汀人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就地取材,以青山为画布,以湖水为画笔,开始谋划发展新路。

  2016年初,在相关政策支持下,长汀村党员干部带头,仅用三个月便将荒滩改造成千米沙滩,种下棕榈树,打造出“山里看海”的奇景。当年“五一”,长汀沙滩首秀便迅速刷爆朋友圈,游客纷至沓来。

  一个点子改变一个山村。在蓝克明眼中,“危机感”恰恰就在这里,长汀村要想“长红”,必须解决赏玩活动单一、夜经济薄弱、引人留人手段不多等短板。

  “长汀村需要好好运营。”石塘镇镇长赖祝鑫说。

  当下,文体旅融合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长汀村呼唤新点子,破解“业态不够丰富、玩法不够新颖、融合不够深入”的吸引力疲乏。

  “把握新契机,才能找到新路。”赖祝鑫认为,按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新布局,石塘镇是市级中心镇,小顺村被纳入省级重点村,长汀村处于发展轴沿线,优势明显。就拿小顺村来说,做起“红色旅游”文章,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并盘活多亩水域,打造了皮划艇运动示范基地,填补了云和县水上竞技类项目实训基地的空白。

  今后怎么干?

  蓝克明心里有不少新路子——招募专业团队运营,围绕长汀沙滩推出系列趣味策划,提升活力和影响力;建好环湖绿道,开辟休闲骑行赛道;深挖瓯江船帮文化,与周边乡村联动融合发展,赋予长汀村更多“新玩法”。

  “危机感”中找新路,长汀能否再次“点沙成金”,时间做证。

Copyright 2002-2021 lsnews.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丽水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16 | 浙ICP备04000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3677号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水日报社
编辑部电话:0578-2127345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0571)88901234 手机:18806501498 传真:(0571)85175125 邮箱:zjsjx@zjncws.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公开举报电话 |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578-2127345 邮箱:2314875226@QQ.com
丽水日报社(丽水网)法律顾问:浙江博翔律师事务所王伟斌、蓝先锋、应相业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139号

2025-05-06 云和长汀“网红村”何以“长红”——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398802.html 1 3 “山中看海”如何开辟“新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