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陈磊 通讯员 毛文茹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短短两个多月就“暴减”20公斤,这样的减肥案例你见过吗?在景宁畲族自治县,46岁的基层工作者林海明用实际行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健康奇迹。
一米六的身高,却承载着80公斤的体重,重度脂肪肝如影随形,让林海明稍一活动便气喘吁吁。尤其是在开会需要上台讲话时,他不仅因身形而感到局促,更会紧张到呼吸急促、话语卡顿,肥胖带来的种种困扰与痛苦,深深刺痛着他的心。“好几年了,想把体重减下来,但一直都没下定决心。” 提及过往,林海明满是无奈。
真正下定决心,是一次在县卫生健康局了解到减脂的科普知识。“去年9月,县里开展‘丽健e行’活动,我想借这个机会运动减肥。活动前需要体检,体检的时候遇到医生正在科普科学减脂的知识,我了解到了什么是减肥、什么是减脂。”林海明说。
体检现场,林海明看到日常的食物的热量表,哪种食物热量高,哪种食物热量低,“热量”一词,在那时进入了林海明的视线。
医生告诉林海明,人体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比消耗的多,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时间久了,人就胖了;反之,如果每天消耗的热量超过每天摄入的热量,形成热量缺口,慢慢地,脂肪就会被消耗掉,人就会瘦下来。
“制造热量缺口,是减肥的关键。”回去之后,林海明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出减肥的核心要义。“人体每天的基础代谢会消耗一部分热量,此外,还有食物的热效应和活动热消耗。通过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每日都制造热量缺口,日积月累,慢慢就会瘦下来。”
科学减脂,事半功倍。自此开始,林海明制定三餐饮食计划,戒掉夜宵、零食等习惯,并按照计划执行,将一天摄入的热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制造“热量缺口”。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查阅的相关资料,林海明按照“16+8”轻断食法进行减脂,即每天吃饭的时间控制在8个小时之内,连续16个小时保持空腹。根据自己生活、工作的节奏,林海明8时吃早饭,17时吃晚饭,这个时间大约是“15+9”的模式,刚好符合“16+8”轻断食。
减脂期间,林海明每天饮用2500ml水,一方面提高基础代谢,另一方面排出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水是减脂的‘好帮手’,脂肪的燃烧代谢需要大量水的参与。可以理解为,水是脂肪代谢的助燃剂。”林海明说。
“需要注意的是,减脂不是节食,营养均衡也非常重要。”林海明说,减肥不是一味地少吃,合理饮食的同时,还要保证每天碳水、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对人体还会产生危害。
就这样,从9月10日的160斤,到12月3日的120斤,整整85天,减掉20公斤,林海明完成了华丽蜕变。
达到了目标体重后,林海明并未松懈,依旧保持科学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身体是自己的,健康的人生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林海明说。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减肥历程,更是一曲关于自律与坚持的赞歌,激励着无数人向健康生活勇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