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名煜
丽水城南,瓯江之畔,一座依托明代石砌城墙修建的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处州府城,如明珠般镶嵌在山水间。
在老丽水人的印象里,处州府城的出现既延续了“括苍古郡”的历史文脉,又以现代业态焕发城市活力,是市民、游客感受丽水人文、品味处州风雅的活态博物馆。
眼下,这座商业和文化地标,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
自投入使用以来,处州府城经历了多次商业开发与业态调整,却始终未能突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如今,随着新运营方的入驻以及商业业态的调整,这一备受重视的老商圈再次成为市民的关注焦点。
直面短板:
从小散乱到规范化
“处州市集招新了!”最近,丽水处州府城商业街区迎来了一次焕新升级:街道两旁新增了100个设计精巧的“盒子小店”,这些小店外观酷似一个个精致的盒子,外立面画满了涂鸦,它们展开后是特色摊位,折叠收起则是充满艺术感的微景观。
相比传统摊位,这些“盒子小店”在设计上更加统一、规范,每个摊位都按照标准配备了基础水电设施,并特别预留了排污口,确保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能够统一收集处理。与此同时,为提升街区环境质量,运营方要求部分餐饮摊主在入驻前必须加装高效油烟净化器,从源头减少油烟污染。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商户的经营需求,又兼顾了街区环保与美观,让地摊经济更可持续。
据悉,每个“盒子小店”还预留了3平方米的外摆区,这一设计既拓展了摊位的实际营业空间,更通过半开放式的休闲角落提升了体验感。“后续,我们还将实施市集亮化美陈改造,增加夜间灯光氛围,提升整体视觉体验。公共配套设施,包括休息座椅、遮阳雨棚、无障碍通道等,也会同步改进。”项目运营负责人孙斌伟说。
业态焕新:
从“卖商品”到“卖体验”
曾几何时,处州府城与万地广场、西城广场等老牌商圈共同引领着丽水的商业消费新格局。漫步其间,人们既可以领略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又能感受到现代商业的时尚气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处州府城也一度面临着活力不足、客流锐减的困境。“问题在于始终用‘快消思维’对待。”处州府城市场营销与策划部负责人李媛表示,“真正具有烟火气的商圈是保留真实生活状态与熟邻关系的,能满足市民和游客各方面的不同需求。然而,过去的开发却看重短期流量,忽视了这一深层逻辑。”
如何让处州府城重燃烟火气?“首先要对商业业态重新调整,我们会通过建设繁荣、多元、可持续的市集生态,链接商户与消费者,提升交易活力与用户体验。简单来说,这里将变得更加社区化、生活化,周边市民的吃、喝、玩、乐、购,都能在这里一站式解决。”孙斌伟介绍道。
据了解,以“盒子小店”为核心的处州市集划分了文创、农创、百货和处州风味等主题区,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未来,处州府城还将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歌手驻唱、戏曲展演、民宿歌舞、非遗展示等青年喜爱的形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商圈功能。
价值重构:
从“人间烟火”到创意表达
当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邂逅青年创意,那些散落在市井街头的记忆碎片,也由此获得重新编码的机会,在时光的褶皱里绽放出新的光彩。
“鼓励青年创业与商户创意表达,融入本地文化元素、青年潮流风格及场景故事,打造具有强辨识度的市集文化视觉体系”,是处州府城商业焕新后的一大亮点。这一理念,正吸引着众多青年来这里创业。
吕明霞是A24号“盒子小店”的摊主,她经营的摊位主要售卖“暴打柠檬茶”、自制烤肉肠等。这几日,她的摊位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轻抚着新印制的品牌logo,吕明霞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这是我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这一刻起,一切将是全新的开始。”
处州府城市集的招新信息发布后,市区的老牌街头小吃“卤小西”也选择了报名入驻。谈及原因,其中一位负责人徐嘉翊说,“因为运营方的理念与我们不谋而合。经过近两年的经营,我们在丽水积攒了一定人气,也更想摆脱‘街边摊’的标签,把‘卤小西’这一IP做大。于是,我们将入驻处州府城作为扩大‘商业版图’的重要一步,也将以此为契机,调整经营方式、提升品牌形象。”
从迎来全新运营方,到商业业态调整,再到鼓励青年创业创新……在处州府城,一场关于老商圈焕新蝶变的精彩篇章,才刚刚开始。